腾讯qq书城他,1968 年出生于温州瓯海区茶山镇一个农村家庭,祖辈住的是石头房子。
改革开放前,他与大多数的农家孩子一样,从小便学会上山砍柴,下地种田。在那个资源贫瘠的时代,家里人抱着一个观念,“荒年饿不死手艺人”。在亲戚的介绍下,他来到柳市先拜师学艺,继而走上了创业之路。
30多年的风雨兼程,他从一名油漆工华丽转身成为电气机柜行业巨匠。他个人获得了“全国优秀福利企业家”“浙商社会责任奖”“温州市优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温州市劳动模范”“乐清市改革开放40年重大影响力企业家”等诸多荣誉称号。
木晓东在读初二的时候,为了改善家境,早早告别了校园,在亲戚的介绍下,来到柳市拜师学艺。按照当时的风俗,他挑着鱼、肉、面等“六样”礼物拜师学艺,简单的拜师仪式后,他就住进了师傅家,成了一名油漆工学徒。他每天早早起床,挑水洗衣,出工干活。学徒一般干的都是力气活,一年下来,他练就了一身好力气、一副好身板。
由于勤奋好学,一年期满,他顺利出师,并在北白象镇租来了房子和喷漆机,开始揽活做起了喷漆生意。为了赶工,他常常忙到凌晨,甚至一干就是通宵,一天下来,全身都是油漆味,但木晓东特别肯吃苦,加上喷漆手艺不错,业务干得有声有色。
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乐清柳市的低压电器行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由于早期的无证生产和无序竞争,柳市低压电器产品因假冒伪劣而引起了国家有关部委的高度重视。
1990年,国务院发文开展了严厉查处、打击乐清县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无证产品活动,对无序、混乱的电器生产户进行集中整治、引导和扶持。木晓东隐隐地意识到,柳市低压电器行业的春天即将到来,从而萌生了创业办厂的念头。
1991年11月,木晓东和几个伙伴东借西凑了6.5万元,创办了乐清县万家控制设备厂,主要生产自耦式减压起动箱。刚开始,就是一个小作坊,厂房面积不足200平方米,屋顶是用石棉瓦盖的,四周是用竹片编织的篱笆墙,外面下大雨的时候,厂房里面下小雨,刮台风的时候更是提心吊胆。当时厂里总共8人,木晓东身兼数职——厂长、技术员、销售员、采购员,忙的时候还是搬运工,就这样开始了创业之路。
1994年8月21日,浙东南沿海遭遇百年不遇的17号“弗雷德”超强台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木晓东记得,那天恰逢天文大潮,加上特大暴雨,导致海水倒灌,创业不久的万控厂房被冲坍塌,设备、原材料和产品全部泡在海水里,损失惨重。创业初期仅有的那点积累一夜之间就化为乌有。
看着倒塌的厂房和泡在海水里的产品,木晓东没有时间难过,迅速组织开展生产自救。整整两个月时间,他和员工吃住在厂里,以最快的速度恢复了生产。
1998年,当时的万控急于打开市场,但由于那时万控知名度不高,产品技术、生产设备等综合实力也很弱。 临近年底了,木晓东还在为业务伤透了脑筋。有一天,他得到消息,宁波有个厂商需要200台电气机柜,木晓东先是跑了三次,客户才勉强同意给一次做样机的机会。第四次,木晓东把样机送到了客户厂里,客户看完后就直接拒绝了。木晓东没有气馁,耐心请教客户,积极争取。客户看到木晓东来回宁波已经五趟了,虽然产品还达不到要求,但又不忍心再拒绝,就对产品提出了13条整改意见,并要求一个星期内完成。
其实,客户提这13条意见,就是想给木晓东设置一个不可逾越的门槛,他们认为万控是不可能达到要求的,以这样的方式让木晓东死心。但是,木晓东回来后,组织员工夜以继日,硬是在五天内完成了改进,再次把样机送到了客户处。这让客户非常的惊讶,短短五天时间,万控是如何完成13条意见的改进?于是,他们提出要到万控进行一次现场考察。
为了迎接考察,木晓东早上6点多就去厂里召开员工动员会,组织员工打扫卫生、整理现场,还特地买了一块红地毯铺起来迎接客户。这一次考察,虽然还有一些方面没有达到客户的考察要求,但客户被木晓东的韧性和执着感动了,最终给了木晓东这笔订单。在拿到订单回来的路上,木晓东有感而发,“哪怕是摔倒了,也要抓一把泥站起来……”。
这个 “七上宁波”的故事,后来成为激励万控人市场拓展的“七次营销法”。
在木晓东的带领下,万控在摸爬滚打中一步步成长,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万控从一个小小的家庭作坊,成长为国内电气机柜行业的领军企业,其中,离不开木晓东在经营管理上的“加减乘除法”。
2003年,当时的万控既做电气机柜又做成套设备,年产值达1.3亿元,其中,电气机柜业务占8千万,成套设备占5千万,由于电气机柜的客户就是成套设备厂商,与客户既是供求关系又是竞争对手,这种利益冲突,让一些成套设备厂商颇有微词。这让木晓东陷入了两难境地,他明白,必须在电气机柜和成套设备业务中做出选择。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木晓东意识到,尽管成套设备业务的利润颇丰,但是,和客户产生利益冲突必然会束缚企业的长远发展。“在产品上,我们只能做减法。”木晓东在公司的会议上抛出了这个决定,大家先是目瞪口呆,后来就交头接耳地讨论,有人说扔掉五千万业务太可惜,有人说这个决定太冒险……
他扛着压力,最终说服了团队,作出了停止生产成套设备的决定。事实证明,通过心无旁骛专注于电气机柜的研发和制造,有大舍才有大得,一些原本对万控有顾虑的成套设备厂商都主动上门寻求合作,成为了万控的客户。从2003年起,万控的电气机柜产品供不应求,市场占有率节节攀升。
如果说木晓东的“减法”让万控更专注,那他的“加法”又让万控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2004年,面对产品的供不应求,木晓东审时度势,毅然走出去,贴近市场,布局全国。从2004年到2010年,木晓东相继在丽水、天津、成都、温州投资建厂,每两年建一个工厂。短短几年时间,完成了覆盖全国各地的产业布局,并成长为电气机柜行业最大的制造商,产品市场占有率15年来一直保持遥遥领先,这得益于万控多年来沉淀形成的管理模式。
在电气机柜行业成功打造万控品牌的基础上,木晓东又提出多品牌战略。2014年,万控在江苏太仓投资建厂,在弱电机柜领域打造“辛柏”品牌。2016年,万控在电气行业打造全新的“默飓”品牌,全力研发和制造环网柜、断路器等高压电器产品。结合“一带一路”倡议,木晓东还将视线瞄准了国际市场,他亲自带队参加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并启动国际化发展战略。
“创新是企业的DNA”,木晓东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上。他把创新作为促进企业发展的“乘法”。木晓东认为,技术研发要“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想着田里的”。多年来,万控不惜投入巨资,相继研发出一代代新产品,直接推动了电气机柜行业产品的升级换代。万控不仅承担了10多项电气机柜产品国家标准的制订,同时,还作为唯一一家电气机柜厂商受邀代表,参加了国家电网12kV中置柜采购标准化的制订工作。在业内,万控是公认的技术标杆,“万控等于柜体,柜体等于万控”,万控成了电气机柜的代名词。
在如何打造自成体系的“万控营盘”上,木晓东一直不遗余力。2009年,他从一本《郭台铭与富士康》的书籍中学习到工业工程对于现代制造业的重要性。他亲自组织团队学习研讨,提出了“打造丰田式生产模式”的目标,并全面推行“精益生产”,通过导入价值流工程,颠覆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并形成具有万控特色的小批量拉动生产模式。同时,木晓东大力实施“机器换人”战略,走“两化融合”发展之道,在成都、丽水、天津等生产基地投资1.12亿元打造 “智能制造车间”和“数字化工厂”。
2002年,在信息化建设上,面对当时业界“上ERP找死,不上ERP等死”的争议,木晓东用了10年的时间去学习、研究和准备。2012年开始,万控的信息化建设全面发力,到目前为止,已形成ERP财务资源管理系统、PLM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MES制造执行系统和OMS订单管理系统的高度融合,打造了具有万控特色的信息化协同平台。万控也成为“浙江省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示范企业”“浙江省两化融合试点企业”,通过了国家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
在信息化建设上,万控虽然是后来者,但短短几年时间实现了“弯道超车”,其信息化水平在全国输配电行业名列前茅。2017年,木晓东又打破地域性限制,将旗下三个电气机柜生产基地进行大胆整合,组建柜体事业群管理模式。流程优化、IT固化、业务协同化……在万控的运营体系中,这些词汇成为了所有万控人的“共同语言。”
万控虽然是一家土生土长的温州民营企业,但企业早已褪去了家族化色彩。事实上,为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早在2004年,木晓东就大胆引进台湾的职业经理人担任CEO,导入方针目标管理,构建运营管理体系。他深谙“财散人聚”之道,为了吸引和凝聚人才,企业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2006年,万控推出优秀10年员工奖励制度,每年对工龄满10年的员工进行评选,并根据职务给予15万元、10万元、5万元不等的奖励,至今,万控共有400多位员工受到嘉奖,奖励总额超过了1000多万元。
企业要实现基业长青,最根本的要有优秀的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人。2013年,木晓东亲自组织研讨,制定了《全员六项核心素质》(客户第一、诚信忠诚、执行力、成本意识、学习创新、团队协作),规定了30条提倡行为和30条反对行为,每年对员工进行考核。“员工想要晋升,必须先过《全员六项核心素质》这一关”。木晓东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把理念认知转换为行为标准,让其内化于心,外显于形。
尽管万控多年来的发展比较稳健,但他认为,企业必须有忧患意识,才能行稳致远。每年的年会上,木晓东总会与全体员工一起分享“华为的冬天”“鹰的重生”等文章或故事,既给团队启迪,同时也是对自我的鞭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