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后试爱19楼热闹的成都车展降下帷幕。车展前,差点成为热点的某自主车企高管控告某大车企“黑公关”的风波,也暂时平息。
记得两年前的成都车展,因两家豪华品牌越闹越凶的互黑,业界媒体大佬还牵头在成都成立以外资、合资品牌为主的汽车行业公关传播沟通委员会。
此前,中国品牌乘用车联席会峰会也曾在北京召开,发布《中国品牌乘用车传播自律北京宣言》,倡议中国品牌乘用车企业从自身做起,不在各种媒体渠道发表攻击中国品牌汽车企业的言论或文章,更不相互恶意诋毁。
当问及“这款新品的竞品是谁”时,他们或侃侃而谈“我们的产品主要是瞄准目标客户,不会针对市场上哪款产品”,或环顾左右而言他,当被追问到墙角时也不乏对竞品来点溢美之词。
又过几年,市场竞争激烈,有些大佬按捺不住,或自信或自吹“我们的产品没有对手”,也不至于撕逼、抓脸。
随着长江、云度、电咖、威马、蔚来、小鹏等一批新车型上市,“老司机”们惯用的“互黑”也污染到清洁汽车领域。
一个品牌、一个企业、一个国家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对手,对手的强大,才使你不敢松懈、不敢怠慢。
一个明星如果很久没有消息,就制造些绯闻甚至是负面的“丑闻”,供娱记炒作,不明真相的受众就大骂、特骂、臭骂。
不知道你有没有印象,有几款新车上市,最终公布的价格意外之高,招来一片骂声,甚至有一“为民代言”的网站连续几篇“讨伐报道”。
在排名靠前的商业门户和垂直网站的汽车论坛中,你看看哪个品牌没人?哪个品牌不骂人?
为了制作新闻效应、吸引眼球,一些网络公关公司甚至“自骂”其代理的品牌,因为这些推手深知“小打小骂大帮忙”的道理,因为这些“打手”更明白“不骂不火”的奥妙。
如今这个注意力经济、眼球经济盛行的商业社会,并不缺乏美女,也不稀罕靓女,美女、靓女已不是一种稀缺资源。
在这个美女如云、仙女如织的视觉疲劳时代,吃惯了山珍海味和甲鱼的人们,更喜欢吃窝头、玉米糊;人们已不太爱看鲜花,爱看野花。
上剧场,看二人转,看开心麻花,看脱口秀,也是找乐,在演员自骂、互骂、骂他的笑声中,观众娱乐了自己。
这不难解释,传统公关人呕心沥血撰写的新闻通稿、公关软文,除了撰稿人和校对人逐字阅读外,鲜有人拜读和问津。
而一些无厘头、滑稽的甚至极易产生负面联想、负面效果的帖子、视频的点击率,一夜间能达到几十万次甚至数百万次,犹如病毒一样!
因此,不要轻易割去、剜去新闻报道中的“负面”、“质疑”、“挑战”的“病毒句”。
常见一些企业家报道或试乘试驾测试报告中,会有一些对企业家言行不友好的甚至是批评性的描述、评价字眼,会有一些对产品特性和性能的瑕疵进行特意说明的文字,如果在以前,是“不得了的事”。
如今,这是“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你看看哪些企业家报道、汽车测试报告,哪一个不带“骂”。
再看那些带“骂”的文章,传播效果还特好:读者认为这个企业家是个“人”而不是“神”,这个产品虽好但也不是十全十美,很实在,很可信;媒体认为自己的报道很客观,有自己的思想和看法;厂商也很满意,原来铺天盖地、中规中矩、歌功颂德的广告和软文,还不如一篇“带刺”的“病毒新闻”。
常见打打闹闹、骂骂咧咧的老夫妻,关系反而更牢固;相敬如宾、一团和气的小两口,反而更易分道扬镳。
厂商要高度重视消费者的骂声,从骂声中发现客户的真正需求,发掘意见领袖客户,改善工作,提升服务,变抱怨客户为忠诚客户,打造口碑,开创营销新蓝海。
因为你花钱去骂别人,实际是在帮助提高别人的知名度,人家只要做些提升美誉度的公关工作,就会名和誉双收。
车舆传媒,汽车业领先新媒体集群:[车与舆]汽车行业及车型辣评、[新能源观察]市场分析及汽车行业高层专访、汽车生活方式、[开车客]关于汽车驾驶、保养和维修等实用内容、[Miss car]一档diss为主,八卦有趣的汽车脱口秀栏目、[驴眼观赛]专注于汽车赛事营销、[双涡轮]新车热门车试驾和安全性能测评。
[轱迹],国内首档历史文化类公路视频节目。结合图文.小视频.直播.动画等技术对历史文化典故的再次还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