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雅由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协会和新能源汽车品牌集群指导,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协会智能网联汽车分会与汽车之家共同主办的“2023中国汽车产业健康发展论坛”于9月3日下午在北京举办,汽车之家CTO项碧波现场发布了《降价潮下中国汽车消费洞察》报告。
在经历疫情冲击后,经济回暖不及预期,对未来收入的低预期让民众消费愈加谨慎。在这样的“新环境”下,汽车行业竞争更加激烈,“降价”、“补贴”、“送服务”等关键词席卷汽车消费市场。但是,无序的价格战容易引发“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乱象。因此,寻找新的路径,避免陷足于价格“淤泥战”,是本次报告的主题。
燃油车近5年销量持续走低,即便去年因疫情导致汽车销量回落16%,今年上半年如火如荼的价格战仍旧没有挽回销量颓势,燃油车市场萎靡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近些年,虽然新能源车销量增长非常快,但增速也有放缓的趋势。在今年3-5月热闹非凡的价格战后,6月份新能源车的销量同比仅增长29%,增速放缓。
经销商库存高企,重回警戒线亿购置税减免及各地方购车优惠政策,给汽车市场带来了巨大刺激,同时也一定程度上透支了后续汽车需求。今年年初,汽车销量萎靡,经销商的库存压力显现。3月份市场开启价格战,虽然高销量带动经销商库存水平显著下滑,但刺激时间短且效果有限,7月份库存水平重回警戒线以上,库存远高于同期水平。
根据汽车之家研究院数据显示,单车零售价从3月的20.57万下降到7月的19.27万,单车均价下降1.3万元。其中,特斯拉2022年12月的大降价引发BBA新能源车价格跟进,拉低豪华品牌成交均价。今年4月海外主流品牌跟进降价,单车均价下降近6000元。7月中国品牌跟进降价,单车均价下降约2500元。
在车企前赴后继的降价潮中,8-9月的降价还在持续,预计未来零售价还会持续下滑。
降价潮下,汽车销量冲高回落,经销商库存压力再次显现,主流车企销量完成率并不理想。下半年,车企为了完成销量目标,已经开启一轮新的降价潮,那么问题来了,一味的降价能否持续刺激消费者呢?
从消费端来看,降价潮短期就像一剂强心针,销量在次月暴涨,一定程度上透支了未来的消费需求,但是持续的降价会让消费者持币观望的情绪更加强烈。同时,对车企和渠道的影响也偏重负面。
新势力企业毛利率从2021年开始持续走低,主要是特斯拉的持续降价让新势力企业被迫跟风降价,致使毛利率进一步走低。今年一季度,蔚来和小鹏汽车的毛利率降到1.6%上下,而特斯拉的毛利率仍高达19.34%,特斯拉若进一步降价,新势力企业生存将面临巨大挑战。
但反观理想汽车,借助智能化和创新,既守住了毛利,也收获不错的销量。未来,汽车市场的竞争,并不是谁家价格低就能引领市场。
其次,品牌形象受损。品牌高端化是不少车企的战略目标,不少车企花费巨资成立新品牌希望实现高端化转型,但同集团品牌持续降价也会让消费者对高端品牌的印象大打折扣。
最后,车主权益减少导致消费意愿低下。部分新势力企业差异化对待首任车主和二手车车主权益,导致二手车价格出现剧烈波动。根据汽车之家调研显示,25%的用户担心车主权益调整影响其未来对车辆的处置,而放弃购买新势力品牌汽车。
经济与消费低迷的背景下,车市内卷还将继续。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消费者信心指数并没有因为疫情结束而快速回升。作为大宗消费品,汽车在消费低迷的背景下,消费者购买更加谨慎,预计接下来车企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优胜劣汰将持续加码:一方面,新一轮价格战在8月已经拉开帷幕,超15家车企参与其中。另一方面,上半年销售目标完成并不理想,金九银十和年底冲量将让降价再次加码。但是,一味的降价只能让车企、经销商面临经营困境,同时消费者持币观望情绪愈加明显,长此以往,只能恶性循环。
车企应在产品、技术与服务中寻求突破。产品方面,建议对产品进行差异化定位,建议车企开发适合不同群体产品,来满足不同需求用户。同时,低收入群体更倾向降低预算或延迟购车,对此我们建议适当调低低价车售价,以量争取市场。高价车市场则以服务、技术、品质等方式差异化获客。
技术方面,在针对不愿意购买新能源车用户的调研中,我们发现约一半用户因充电、续航、电池衰减而拒绝购买新能源车,车企应努力在新能源技术方面努力突破。
服务方面,鉴于消费者对新能源品牌忠诚度不高,建议车企明确车主权益及后续二手车车主可享受的权益,通过优质的服务来争取更多消费者的认可,进而提升品牌忠诚度。(文/汽车之家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