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发机在此背景下,1960年,济南汽车制造厂生产的黄河牌卡车JN150型8吨重卡诞生。这款卡车的诞生可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它不仅是新中国第一辆重型卡车,也标志着我国不能自己制造卡车的历史的终结。
中国重汽的发展离不开四家合资企业。通过合资,可以快速吸收消化国外先进技术,提高自身汽车制造技术水平。经过几十年的潜心发展,中国重汽品牌现已在国内重卡中占据领先地位。那么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详细盘点一下中国重汽的发展之路。
1960年4月,中国第一辆重型卡车黄河JN150在济南汽车厂研制成功,结束了中国不能自己制造卡车的历史。黄河JN150的前身是原捷克斯洛伐克贝雷茨汽车厂生产的斯柯达706RT。
1959年,济南汽车厂获得两辆斯柯达706RT轿车,通过拆解和对标,开始建造黄河JN150。
经过三年的艰苦研发,该产品终于在1963年通过检验,当年只生产了30台,1964年生产了148台,第三年生产了650台。 1966年1月视察济南,亲笔题写了黄河卡车的名字。这是中国重汽在汽车制造史上的首次研发和尝试。
在载货汽车走上黄河历史舞台的20年后,1983年,济南汽车制造总厂与国内其他整车、发动机、零部件生产企业合并,组建重型汽车行业的合资企业。年底,重型汽车工业合资公司与奥地利斯太尔公司达成技术转让协议,引进斯太尔91系列重型汽车。 1986年开始技改,1995年接收斯太尔系列重卡。
尽管引进的斯太尔技术处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国际社会的技术水平,但它仍然改变了中国重卡的现状。中国重汽在消化融合斯太尔技术的基础上,自主研发了一系列应用于不同领域的重卡,弥补了当时国产重卡的不足。
1994年是中国真正的改革之年。改革开放后,各行各业百废待兴,没有大发展的余地。也就是说,在这一年,中国重汽决定与瑞典品牌沃尔沃合作,对自身技术进行升级。
经过9年的磨合谈判,合资项目终于于2003年6月9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正式签约,济南华沃卡车有限公司由此诞生。
中国重汽与沃尔沃的合资是中国第一家重卡合资企业,这一联姻一度被视为合资的典范。 2004年,双方合作生产的华沃FM卡车下线。由于整车采用欧洲进口发动机及零部件,在济南工厂组装下线,生产成本较高,导致产品市场售价比国产重卡高出2-4倍.高昂的市场定价导致销售困难,华沃卡车市场遇冷。
2005年仅售出200辆,与原定的2005年2500辆、2008年10000辆的目标相去甚远,这也让双方的合作举步维艰。 2009年,沃尔沃宣布终止与中国重汽的合作,合资项目提前结束。
2009年,曼投资5.6亿欧元成为中国重汽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 MAN将其先进的卡车和发动机技术独家授权给中国重汽及其在中国的相关子公司,并与中国重汽合作生产和销售基于该技术的“技术升级”卡车,这意味着中国重汽可以合理生产国产载有MAN 先进技术的卡车。
如今,中国重汽的高端旗舰卡车山德卡C7H依然主打曼技术,这也是中国重汽畅销市场的重要原因。
在中国重汽与曼公司合作期间,曼科技生产了HOWO T7H、桑德卡等系列卡车,以及与沃尔沃合作基于沃尔沃FL系列驾驶室开发的HOWO卡车等系列产品,销售情况良好。
三德卡是中国重汽主打高端市场的主打车型。为了拉大与豪威T7H的差距,山德卡拥有更多的MAN基因,包括MAN TGA驾驶室车型,采用MAN技术的MC13发动机,以及类似MAN卡车布局的车架和底盘,后桥可以举升。 Sandeka使用更高端的ZF 16速手动变速箱,还可以配备液力缓速器。
作为中国最早的卡车制造商之一,中国重汽已经走过了62个年头。在四家合资的过程中,综合实力逐渐由弱变强。到此为止可以说是很大了。现在,我们共同的名字“中国重汽”只是一个简称。
具体来说,还拥有济南卡车有限公司、济南商用车有限公司、济宁商用车有限公司、福建重汽海西汽车、成都重汽王牌商用车等公司。这里就不细说了。
中国汽车工业起步于1950年,比欧洲国家晚了100年,汽车制造技术和技术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但通过不断升级和吸收国外企业的技术,汽车制造整体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