坂下梢据车质网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3月共受理车主有效投诉信息24233宗宗,创历史月投诉量最高纪录,环比上涨57.2%,同比上涨119.8%。3月有效投诉信息共涉及890款车型,投诉达两位数(含)以上的车型共计242款。
从“2024年3月车型投诉TOP30排行榜”显示的来看,榜单前十名品牌分别为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和吉利汽车,投诉原因均涵盖“价格变动”。具体来看,榜单前十名车型中,比亚迪8款车型上榜,包括驱逐舰05、宋PLUS新能源、宋Pro新能源、汉、秦PLUS、唐新能源、海豹、元PLUS,被投诉至榜首的是驱逐舰05车型,3月投诉量为1236起,相比于2月的1825起有所下降,其余上榜TOP10的七款车型均出现投诉量环比增长趋势。
一名比亚迪汉2023款EV冠军版715KM前驱尊荣型车主投诉称:“近期比亚迪不断降价的行为,对我们老车主造车成了极大的影响,提车仅4个月不到,直接降质价好几万元,而且新车不仅降价还增加配置,网我在购买车辆时,是基于当时的价格和市场情况做出的决策,但现在价格的持续下降,让我的车辆价值大幅缩水。作为老车主,我对品牌的信任和支持是毋庸置疑的,但这一情况无疑让我感到失望和受到不公平对待。我要求比亚迪能够重视我的诉求,给出合理的补偿方案,以弥补我的经济损失。同时,希望比亚迪在未来的决策中能够更加考虑到老车主的利益,我期待比亚迪能够积极回应我的投诉,并尽快给出解决方案,以维护我们老车主的合法权益。”另外,也有多名比亚迪车主诉求:希望比亚迪补差价。
此外,上汽通用五菱旗下五菱星光、吉利汽车银河L6也位列榜单TOP10中,投诉原因包括“价格变动、续航里程不准”、“价格变动、发动机/电动机噪音大”。
从榜单被投诉的前十名车型来看,被投诉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车型价格更便宜了,引发了老车主的不满所致,而非车辆本身存在质量问题。也就是说,3月多款热门车上榜是受到车企大幅降价的影响,引发了老车主的不满和负面情绪,导致3月“价格变动”的投诉量短期出现暴涨。
榜单前十之外,同样因为价格变动被投诉的车型还包括长安逸达、腾势D9、银河L7、海鸥以及零跑C11,其中,海鸥3月的投诉量为53起,相比于前面8款车型投诉量有所下降。
自龙年春节以来,比亚迪喊出“电比油低”口号,密集推出多款售价更便宜的“荣耀版”车型,包括秦PLUS荣耀版、驱逐舰05荣耀版、海豚荣耀版、汉家族荣耀版、唐DM-i荣耀版、宋PLUS荣耀版、海豹DM-i荣耀版、宋Pro DM-i荣耀版、元PLUS荣耀版、海豹荣耀版等车型。其中,秦PLUS荣耀版和驱逐舰05荣耀版两款车型售价均下探至7.98万元起售,相比于2023款车型分别下调2.0万元和2.2万元。此后,包括五菱新能源、长安启源、哪吒汽车、吉利汽车等车企均宣布降价销售。
因为市场竞争,车企加快车辆产品的更新速度,并对售价进行变动本无可厚非,但价格变动后,尤其是大幅降价,如果车企不能及时的对老车主进行安抚,很容易会让老车主心里不平衡,为此,在这情况下部分车主也会为老车主提供一定的权益补偿。近段时间多家车企宣布降价,但针对该投诉问题,消费者未能得到车企妥善的解决方案,这也是3月“价格变动”投诉量出现暴涨的原因。
回到榜单来看,日系车企也是“2024年3月车型投诉TOP30排行榜”的重灾区。一汽丰田RAV4荣放、锐志、皇冠、卡罗拉车型均上榜,RAV4荣放因“车身生锈;系统升级问题”被投诉至榜单第十一名,后三者被投诉问题均为老生常谈问题——“仪表台开裂;部件老化”;广汽丰田凯美瑞、雷凌也位列榜单,凯美瑞因“系统升级问题、天窗异响”被投诉至榜单22名,3月投诉量为38起;东风日产天籁、轩逸因“系统升级问题;影音系统故障”被投诉;东风本田思域被投诉原因则为“轮胎开裂;轮胎起皮”,投诉量为54起。
除上述车型外,一汽-大众也有两款车型被投诉,分别为迈腾和速腾,投诉原因分别为“变速箱电脑板故障;变速箱故障灯亮”;“轮胎开裂、发动机/电动机抖动”。
汽车作为大宗消费品,投诉问题直接关乎消费者用车安全和质量,因此也一直备受消费者关注。从3月整个投诉榜单来看,在“2024年3月车型投诉TOP30排行榜”中,自主品牌投诉量持续攀升,环比上涨59.9%,占比提高1.1%,投诉量和占比双双创造了新的历史纪录。其中,超过6成的投诉来自于插电混合动力车型。反观合资品牌投诉占比降至近4年来的最低点。
从汽车品牌的国别来看,3月所有国别品牌的投诉量环比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韩系品牌成为涨幅最大的国别品牌,较2月份上涨62.4%。自主、美系、日系和德系品牌的投诉量环比涨幅也都超过了五成,其中德系品牌的投诉量达到近半年来的最高点。
综合整个榜单来看,3月被投诉的车型多为车市热门车型,被投诉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价格变动”上。据车质网数据显示,部分车主向车质网反馈,刚提车没多久,就遭遇车企官方降价,平白无故蒙受经济损失,认为车企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这也是“价格变动”投诉事件持续发酵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