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秀《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22年版)(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30年,全面形成能够支撑实现单车智能和网联赋能协同发展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这将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我国汽车产业弯道超车提供重要机遇。
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结合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产业发展情况,对《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进行修改完善,形成《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22年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公开面向社会征求意见。
多位接受民主与法制社记者采访的专家学者表示,《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30年,全面形成能够支撑实现单车智能和网联赋能协同发展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这将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我国汽车产业弯道超车提供重要机遇。
智能网联汽车是指车联网与智能车的有机联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将其定义为: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人、车、路、后台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实现安全、舒适、节能、高效行驶,并最终可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
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教授张柱庭表示,智能网联汽车是各国交通装备竞争的重要领域,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加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研发,形成自主可控完整的产业链”。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提出,“研究制定智能船舶、高铁、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和机器人等领域关键技术标准,推动产业变革”。标准作为统一的技术要求,是尺度、准则,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国家标准又分为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是推荐性标准。制定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也离不开这些分类。但规划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需要先制定标准体系的建设指南为其提供重要参考。
山东交通学院交通法研究中心研究员房广亮认为,作为汽车产业与信息通信产业跨界融合的重要载体和典型应用,智能网联汽车代表了汽车技术及产业发展方向,目前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正在快速发展,标准化建设对用户和汽车产业发展都十分重要,并需要定期更新。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学院副教授杨胜兵表示,《征求意见稿》主要从安全、技术、应用场景等角度进行规范,明确了各项标准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技术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智能网联汽车正在推动全球汽车产业发生深刻变革,使汽车逐步演进为具备智能感知、移动互联、协同计算等功能的移动服务载体。因此,需要用有关标准体系促进汽车产业变革。
《征求意见稿》中,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主要包括基础标准、通用规范标准、产品与技术应用标准三个一级分类、14个二级分类和23个三级分类,共有标准项目137个。
房广亮表示,与《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17)》相比,《征求意见稿》通用规范类项目增加了数据安全、评价体系及工具等板块;产品及技术应用类项目细分为信息融合与感知、先进驾驶辅助、自动驾驶、网联功能与应用、资源管理与应用等板块,覆盖平台架构、数据应用、车用操作系统软件和芯片等关键共性技术,框架更加完善,内容更加全面,逻辑更加清晰,更加符合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切实需要。
杨胜兵认为,《征求意见稿》主要涉及安全、技术、应用场景等,同时结合智能网联汽车与移动终端、基础设施、智慧城市、出行服务等相关要素的技术关联性,体现跨行业协同特点,共同构建以智能网联汽车为核心的协同发展有机整体,更好地发挥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的顶层设计和指导作用。
张柱庭认为,《征求意见稿》主要有四方面变化:一是提出了2025年、2030年两个阶段的标准体系建设具体规划。二是构建了横向以智能感知与信息通信层、决策控制与执行层、资源管理与应用层三个层次为基础,纵向以功能安全和预期功能安全、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等通用规范技术为支撑的“三横两纵”核心技术架构。三是标准数量由99项增加至137项,涉及基础、通用规范、产品与技术应用等方面。四是增加数据安全、评价体系及工具等板块;产品及技术应用类细分为信息融合与感知、先进驾驶辅助、自动驾驶、网联功能与应用、资源管理与应用等。
杨胜兵认为,《征求意见稿》制定的短中长期目标比较完善,但在开发方法、工具等方面还可以进一步规范。
张柱庭建议,《征求意见稿》还可以进一步补充车路协同的技术标准,以及应用于道路运输经营场景的技术标准。
房广亮建议继续加强、协同推进对安全保障类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进一步丰富关键系统、核心部件类标准,并全面参与国际汽车标准法规技术协调、交流与合作。
房广亮认为,《征求意见稿》正式实施后,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创新将进入快速发展期、产业生态将进入融合关键期、立法监管体系将进入集中攻坚期。
张柱庭表示,《征求意见稿》正式实施后,将会引发新一轮技术大发展、市场化应用高潮,这就需要进一步明确驾驶辅助的功能范畴、自动驾驶的责任边界,建立传统安全与功能安全、网络安全及数据安全交织融合的汽车综合安全体系等。
杨胜兵表示,从外在形态上看,智能网联汽车是交通运载工具;从内在能力上看,它是信息终端和储能终端,计算能力强、储能水平高。因此,它承载着物流网、信息网、能源网的融合,未来的智能网联汽车将创造出更多商业模式和应用,可以更好地服务交通出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