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多业界已2022年12月26日,全长915公里的新成昆铁路全线贯通运营,位于大凉山腹地的甘洛、越西、喜德、冕宁等地进入“动车时代”。今年,新成昆铁路迎来首个春运,这条“通往家的快车道”客流如梭,热闹非凡。
新成昆铁路的建成,为大凉山百姓开辟了一条进出山的快速通道,攀西地区迎来新的发展契机。铁路部门积极回应党中央对凉山地区的深切关怀,扎实践行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服务宗旨,厚植为民情怀,续写成昆精神的篇章,用心用情服务沿线人民群众出行、推动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2年底的一天,当试运行列车从新成昆铁路小相岭隧道疾驰而过时,小相岭隧道参建者郑冬冬欣喜不已。他站在隧道出口的桥梁处拍摄了一段视频,发给远在河南焦作的爷爷郑守礼。他说:“爷爷很挂念新成昆铁路。”
20世纪60年代,郑守礼参与建设了成昆铁路难度最大的隧道——沙木拉达隧道,在山高谷深、交通闭塞的大凉山里待了7年,留下了难以忘怀的青春记忆。“小时候,爷爷常给我讲他在大凉山里挖掘隧道的故事。”郑冬冬说,“受爷爷的影响,我大学时选择了隧道工程专业。”
2016年,26岁的郑冬冬追寻着爷爷的足迹,前往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建设新成昆铁路小相岭隧道。对于爷爷故事里的人和事,他到大凉山后有了更深切的感受。
小相岭隧道地质条件复杂,施工环境恶劣,是新成昆铁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从勘测、设计到开挖,整个隧道建设耗时6年多。
2018年1月8日,新成昆铁路建设处于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郑冬冬和20多名青年建设者给习写了一封信,表达了青年一代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为铁路事业作贡献的决心。当年2月,习在四川考察,主持召开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时,提到这封信:“他们的来信,让我感受到了青年一代对祖国和人民的担当和忠诚,读了很是欣慰。”
得到了的回应,郑冬冬等新一代建设者备受鼓舞。他说:“我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誓要接过先辈的旗帜,为这条丰碑之路毫无保留地奉献。”
新老成昆铁路上,传承的故事不胜枚举。新成昆铁路开通后,成都客运段列车长李卓然讲述了自己一家祖孙三代与新老成昆铁路的深厚情缘。
今年35岁的李卓然听着列车汽笛声长大,他的爷爷是当年参与修建成昆铁路的铁道兵。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铁道兵艰苦奋战的故事从小就印刻在李卓然的心中。
从那时起,李卓然一家人就扎根在成昆铁路。父亲是在西昌南站工作了几十年的调车员,在坚守中见证了成昆铁路运输繁忙的景象。
“父亲3年前退休了,住在西昌。等值乘完这趟车,我要告诉他,现在从成都到西昌只要3个小时了。”李卓然说。
父辈的一生奉献给成昆,李卓然也接过“接力棒”,成为一名列车乘务员。“我已经在老成昆铁路上跑了15年。”李卓然说,为了能值乘新成昆铁路列车,自己不断锤炼服务技能水平,终于如愿成为首发列车的列车长,并在今年春运期间带领班组值乘多趟新成昆铁路列车。作为家人的骄傲,李卓然决心延续光荣传统,诠释新一代成昆人的奋斗与坚守。
老成昆铁路全长1096公里,沿线山势陡峭、奇峰耸立,地形地质极为复杂,素有“地质博物馆”之称。
新成昆铁路与老线大致平行,地质条件同样复杂,修建难度仍然极大,但我国经济实力、铁路装备水平、建造技术、勘察设计手段今非昔比,许多过去的难题已不复存在。
据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成昆双线主管副总工程师王毅介绍,为破解线路养护难题,新成昆铁路从线路设计时,就以隧代路、以隧代桥,规避了重大不良地质灾害区域,设计理念从“地形地质选线”转变为“减灾选线”,实现较老成昆铁路缩短181公里的飞跃。
为确保动车组运行安全,915公里的新成昆铁路全线毫米,这是复兴号动车组穿越大小凉山腹地时平稳运行的“技术核心”。在成昆铁路工作了几十年的西昌工务段职工张西和工友们很快适应了轨距误差从6毫米到0.3毫米的变化。他说:“如今,‘0.3’这个数据是我们成昆人新的骄傲。”
新成昆铁路迎来首个春运,西昌工电段供电维修车间主任张文看着呼啸而过的列车,心里很是激动。奋战10余年,他这个老成昆人没有白费心血,不少新技术、新方法构成了新成昆铁路“新”的一部分。
平推期间,张文带领团队拿着自己研发的梯车模拟受电弓自动检测装置“上阵”,将动态检测过程提前在平推检查中进行模拟,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精度。
在成昆铁路磨砺10年,对凉山的气候、环境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他已把接触网这一“柔性设备”钻研透彻。他研发的“接触网蠕变及温度热胀冷缩预调法”能提前预判开通后一年内接触网设备的变化规律数据,并作出针对性调整,在新成昆铁路全线推广使用,使设备稳定性、安全性大幅增加。
建成昆难,守成昆更难。如今,在险恶和严峻自然条件下的“治山斗水”逐步转变为新线路养护上的自动化、智能化。新成昆铁路拥有7座10公里以上长大隧道,在全线各隧道口、泥石流沟等重点区域,291个智能摄像头全程监控,还有专班24小时监看,对每一处“风吹草动”实现自动分析预警,即使在繁忙的春运期间,也能确保每趟列车安全通过。
在西昌工电段甘洛南桥路车间助理工程师鲜耀看来,相比过去老一代成昆人带着铁锤、挂着绳索在山间密林中整治边坡、看守危岩的状况,新成昆铁路线路设备质量的显著提升让他们“很放心”,即使是长21公里的小相岭隧道,“养护起来也比老线路省力很多”。
扩能重建后的冕宁站焕然一新,1月10日10时许,5633次公益性“慢火车”停靠后,这里喧闹起来。老乡们背着鸡鸭和蔬菜瓜果下车,准备前往百米外的市场售卖后,再买些年货回家。送走“慢火车”后,在此工作了14年的车站值班员徐长清,在同一个站台迎接新成昆铁路上的复兴号列车。
作为一个新老成昆线并存的车站,站台两侧不到10米的距离,上演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节奏,“疾行”的动车搭建起了凉山人民走出大山的新桥梁,另一边“徐行”的“慢火车”持续助力乡村振兴,继续走好为民服务“暖心路”。
从“慢”到“快”,是时代的更迭,更是成昆精神的传承与延续。“慢火车”托起了老乡们的致富梦、求学梦,普速列车是凉山群众与外界沟通联系的纽带。如今,新成昆铁路全线贯通运营,铁路将提供更快的速度、更优质的服务,方便沿线人民群众出行和货物运输,服务乡村振兴。
春运期间,从“快慢之间”走出来的彝族列车员俄木日古在首发列车上为旅客提供着贴心服务。6年时间,曾经坐着“慢火车”求学的“山里娃”已蜕变成新成昆铁路上首发动车组的列车员。
看着列车一次次经过自己的家乡德昌县,俄木日古有了新的展望——为家乡人民带去新的美好出行体验,让他们和自己一样,享受铁路发展成就。
“动车时代”的到来,让凉山跑出加速度,让刚刚度过建州70年的凉山人再次沸腾了起来,走在致富奔小康路上的他们怀揣起新期盼。
越西县现代农业(苹果)产业园紧邻新成昆铁路,5600亩的园区流转了附近10多个村的土地,当地正在打造“苹果小镇”,上千户村民们等待动车的到来为这里带来更多游客。春运期间,列车频繁驶过越西站,村民们一有空就会赶到周围,只为看一眼满载希望的“钢铁巨龙”。“一路通兴百业。”越西县委书记陈路对越西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
在冕宁县宏模镇中部,动车的开通给这里成片种植的油橄榄注入了“活水”,便捷的交通带来更多的投资商。45岁的种植户阿牛伍莫说:“动车开通了,已经有好几个成都的投资商准备到我们这里现场考察,乡亲们都高兴极了。”
德昌角半村是有名的“樱桃之乡”,农户王长友知道动车开了,激动地说:“如今好了,相信德昌樱桃的名气会越来越大。”
凉山州农业农村局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杨挺说:“新成昆铁路的全线贯通运营,必将给凉山带来人流、物流和信息流,有利于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对凉山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深远的战略影响。”
冕宁、西昌等地的旅游业和攀枝花的康养产业已蓄势待发。春运期间,沿线各县市更是做足了准备迎接来自远方的客人。
春运期间,在这条“通往家的快车道”上,铁路助力旅客畅游攀西享暖阳、阖家团圆过春节。暖阳相伴,攀西绚丽画卷正徐徐展开,新成昆铁路将在这里续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