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幻书录2023年西安市政府工作报告披露,2022年西安地区生产总值1.15万亿元、增长4.4%。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00万辆、同比增长277.5%,占全国份额的14.1%,位居全国第一。
2022年4月20日,工作人员在西安比亚迪草堂工业园汽车总装厂进行新能源汽车装配(刘潇/摄)
近期,2023年西安市政府工作报告披露,2022年西安地区生产总值1.15万亿元、增长4.4%。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00万辆、同比增长277.5%,占全国份额的14.1%,位居全国第一。
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统计,2022年,西安以101.55万辆的新能源汽车产量一举超越上海的99万辆,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的城市。数据显示,2022年,西安汽车产业全年产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全年汽车产量达到125.55万辆,同比增长96.48%。
作为新能源汽车城市“后起之秀”的西安,虽然以黑马姿态拔得头筹,但仅以不到3万辆的微弱优势险胜上海。
2023年,从上海、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到武汉、重庆等传统汽车产业重镇,再到合肥、常州等新兴汽车产业基地,新能源汽车排名战愈加激烈,西安能否坐稳“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城”?还需拭目以待。
2003年,比亚迪收购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落户西安。那时候的西安市政府也没有料到,2022年比亚迪会全线爆发,全年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186.35万辆,同比增长208.64%,超过特斯拉131.39万辆的全球销量,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车企,同时带动了西安汽车产量全国排名飙升。
比亚迪品牌及公关事业部总经理助理罗昊告诉《瞭望东方周刊》,陕西基地作为比亚迪最早的乘用车生产基地,2022年比亚迪在西安累计实现产值1827亿元,同比增长超155%。其中,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实现产值1362亿元,同比增长超220%,生产整车100.8万辆,同比增长超145%,成为西安市第一家千亿元产值企业;西安众迪锂电池有限公司实现产值296亿元,同比增长3.3倍,为西安市再增一家百亿元产值企业。近20年来,比亚迪在西安已形成了集研发、生产、销售、汽车金融后市场等于一体的完整汽车产业链,也成为继深圳总部之外,产业最全、质量最高、增长最快的全球性战略基地。
新能源汽车产能城市排名战,西安险胜上海,原因是比亚迪西安基地产量超越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而能否应对行业供应链缺芯、缺电等不稳定因素,有效保障技术、产品研发及新能源汽车生产等业务稳健发展,成为西安未来面临的关键点。
“2022年,西安竭力保障稳生产、稳就业,取得一定成效,新能源汽车产量位居全国第一。西安新能源汽车产量的攀升主要取决于产业规模和竞争力的形成。”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马莉莉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马莉莉认为,经过20年的积累和创新突破,西安新能源汽车以比亚迪为龙头,形成了省市标志性重点产业链。西安新能源汽车的优势在于:一是龙头企业引领;二是拥有全产业链核心技术,比亚迪逐步掌握整车、电池、电机、电控等技术,使纯电动和插电混动汽车形成竞争力;三是产业链完整,乘用车、商用车、电机、动力电池、汽车金融、轨道交通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格局;四是初步形成汽车制造产业集群,除了比亚迪之外,吉利、陕汽等龙头企业各有专长,共促西安汽车制造集群的规模化。
“基于这些优势,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绿色低碳理念被更多认同,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突破、性能的稳定等,其需求量攀升,将带动西安具有竞争力的车型车企产销量攀升。”马莉莉说。
在引进比亚迪、吉利之前,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汽集团”)曾经是陕西汽车产业的唯一名片。陕汽集团掌握新能源商用车核心技术,重点在新能源重卡和轻卡,目前已逐步建立起行业头部优势。在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领域,主机厂通常是购买第三方提供的自动驾驶方案。但陕汽集团是少数坚持全部自主研发的企业。
“2022年,陕汽集团新能源重卡产品质量以及售后服务的市场认可度持续攀升,同比增长超300%。”陕汽集团新能源业务推进办公室副主任王华栋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近年陕汽集团围绕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轻量化的行业发展趋势,加快纯电、混动、氢燃料等不同技术路线的核心技术突破。按照纯电动为主、氢燃料示范推广、混合动力技术研究的战略规划,陕汽集团自主研制了牵引、自卸、载货、专用四大类49款新能源商用车产品。在矿区运输、城市建设、城市环卫等应用场景,提供了绿色、高效、安全的运输解决方案。
据王华栋介绍,2021年以来,陕汽集团打造集研发创新、产业孵化、基金投资于一体的“创新联合体”,在新能源、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等优势领域突破多项核心技术,目前已完成相关重点产品开发,商用车自动驾驶已在环卫、矿用、港口、高速以及工业园区封闭区域场景内实现了落地,形成多级别、多场景、多车型的自动驾驶全栈式解决方案。
2021年,为打造一个集研发创新、产业孵化、基金投资于一体的“创新联合体”,陕汽集团成立了德创未来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由该公司全力打造秦创原新能源智能商用汽车创新中心项目。
德创未来执行董事、总经理王钊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借助秦创原新能源智能商用汽车创新中心,2022年,德创未来自主研制60款新能源产品,与金茂智慧交通、华能能源等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同时,德创未来完成自动驾驶、燃料电池、超材料、镁合金零部件等23项关键技术研发落地,申报40余项发明专利。通过秦创原新能源智能商用汽车创新中心不断聚集资本、人才、技术等各种要素,德创未来已累计孵化子公司20家,吸纳了300余名高级专业人才的加盟,其中博士占比5%,硕士及以上占比40%,高级工程师占比20%以上,初步组建了一支开放、创新、灵活、高效的创业团队。”
此外,吉利汽车西安制造基地也已建成吉利全球首个全架构、全能源、全车系超级智能“黑灯工厂”,并且获得钛和认证颁发的I型零碳工厂五星级证书,成为国内整车企业的首个零碳工厂,最大年产能36万辆。
西安除了有比亚迪、吉利、陕汽等整车企业外,法士特、埃顿、特锐德等一批新能源产业链龙头企业更助推了西安新能源电池快速发展的脚步。
马莉莉表示,西安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突破为城市发展产业带来了诸多启示:要培育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新兴技术;新兴科技产业发展需尊重其生态属性,才有可能使其从局部技术,成长为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关注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这有望产生显著的辐射带动作用。
马莉莉认为,西安新能源汽车产业仍有短板:商用车与乘用车的协同发展不强,生产基地相对分散,产业链的外部规模效应不够显著,大部分高技术部件对外部市场的依赖性强,自主创新能力仍待加强,汽车制造集群的规模化仍需提高。
2023年西安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2023年的整体经济发展方面,西安GDP增速目标为7%左右,与2022年相比维持不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报告提出,今年将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大力实施产业倍增计划,突出抓好包括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在内的重大产业项目建设。
罗昊表示,2021年以来,比亚迪20GWh新型动力电池项目、12GWh动力电池扩产项目、新能源乘用车零部件扩产项目三大重点项目落户西安高新区,这些项目技术含量高、投资强度大,随着新项目陆续投产,将对完善陕西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本地配套能力具有重大促进作用。
“2023年,陕汽新能源市场将在镁合金零部件、氢燃料电池、智能驾驶等领域与上下游重点企业加强合作,做好换电站、加氢站等市场资源整合,要紧抓大客户,探索适合新能源市场的场景式营销模式,深入全国各大矿区、钢厂加快运营场景开辟和市场推广,为客户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实现销量突破。”王华栋说。
王钊表示,今年德创未来将发挥体制机制优势,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智能网联等重点领域,寻求开放式合作,加快电池PACK、充换电网络布局等新兴业务的落地。
目前,随着城市间竞争白热化,能否抓住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机遇,是否引进了能够存活发展壮大的企业成为城市竞争的赛点。
“在分工越趋深化到生产流程内部的当代,产业链条内部分工不断细化,每个环节的专业化、规模化,使产业链不断拉长、整体规模不断扩张,由此为城市专业化、转型升级创造可行路径。当今的城市没必要什么产业都做、什么产业环节都做,只要将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做专,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就能奠定城市的竞争优势。”马莉莉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