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会考吧水开了,氤氲的雾气中H平静地说:“老橙,我那个电商不打算干了。我跟T谈过了,他愿意接过去。”
H曾是国内某著名白酒的区域销售经理,在我们这个二线城市的餐饮业深耕多年。后来辞职开了个饮料厂,不走商超,只供餐饮,也卖得红红火火。去年,此君觉得生鲜电商是个大风口,遂拉了一笔投资,组建技术团队,做起了B端生鲜电商。H的目标客户是餐饮店,客户每天在APP上下单,H的员工会在第二天开门之前把货送到。
手握自营酒水的餐饮老炮黯然离场,生鲜电商的难做可见一斑。不仅B端难做,C端也难做。难到需要一场疫情改变亿万国人的消费习惯,互联网巨头们才纷纷杀入。
“C端的,阿里、京东、拼夕夕,对吧?B端的有美菜、快驴这些,现在就连滴滴这个跑出租车的都要来社区团购卖菜了。再加上一些乱七八糟的杂牌军,一个个只听说烧钱没听说赚钱,这价格战我是打不起了。”H皱着眉头开始泡茶。
“我知道,还有永辉超市(601933)也来了,搞了个叫做‘彩食鲜’的子公司,专做To B业务,最近一轮融资腾讯还参与了的。”
H听了似乎没啥触动:“永辉超市嘛,本身就是‘农(贸市场)改超(市)’做起来的,生鲜一直是强项。不过他那个定位社区生鲜小店的业务——上蔬永辉,上个月已经宣布破产。至于这个B端业务,你放心,三五年见不到盈利。”
“之前你说过生鲜电商最大的痛点在于供应链,尤其是到了夏天,不搞冷链的话退货率很高,甚至会流失客户。而冷链意味着高投入,能像京东那样‘十年磨一剑’地打磨物流的平台能有几家?但是永辉的生鲜供应链确实有优势,尤其是疫情让永辉的到家业务一下子爆发了,前三个季度业绩相当好看,尤其是经营现金流猛增一倍多。他这个优势不算小吧?”想起来刚看过的永辉三季度报,我对永辉的业绩印象深刻。
H拿起茶杯抿了一口:“物流只是基础,B端电商比拼的其实是执行力。比如说有早餐的店面天不亮就要送到,需要长夜班工人分拣。这类昼夜颠倒的岗位二线城市五六千都招不到,一线城市更是直接过万。招到人之后还需要投入很高的培训成本提高分拣准确率,毕竟专业的餐饮店光是青椒都有十几种。其他比如采购的猫腻、送货车误点之类的,这么多坑我都是亲自掉进去过的。”说到这,H自己也摇着头笑了起来。
我也喝了一口茶,第一泡味道还是不太够:“看来永辉这个B端业务想盈利是有得等了。”
“这个嘛,话分两头说。今年永辉的门店数确实稳步扩张,前三季度共开店58家,另有24家已经签约。永辉的供应链优势和数字化优势都以规模为基础,门店数量扩张对于永辉向C端电商业务转型的战略是重要支撑。
但是即便如此,永辉也回不到当年门店过千的辉煌了。电商的冲击是重要因素,尤其是这几年生鲜电商直接把战火烧到了永辉的腹地。当然永辉也不是没想办法,成立了主营超级物种、永辉生活和永辉到家三项业务的永辉云创进军C端电商,核心竞争力还是生鲜。
但是云创成立之后一直亏,所以2018年永辉出售了云创的多数股权。今年疫情期间到家业务大爆发,永辉又进行回购,重新控股。从永辉这种反复纠结的态度也看得出生鲜电商确实不好做,难怪现在都在烧钱。”
“而且,永辉三季报的增速比起半年报已经在下降了,看来随着疫情减退和竞争对手不断发力,永辉的优势也在缩水。”
H慢悠悠地接上我的话:“说到竞争对手,社区团购虽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但是这一茬一茬的死了之后又一茬一茬的上,不光是超市,就连社区小店都受到很大冲击。
但是这个业态也有自身的问题。如果不做生鲜,那跟普通电商形不成差异化,而且利润也上不来。做生鲜的话冬天配送问题不大,等到夏天‘次日达’的社区团购生鲜怎么储存分拣运输?如果投资冷链,再在每个社区都布置前置仓,那投资可就大了。这时候如果不做补贴的话价格优势保不住。如果一边重资产投入一边坚持补贴,那到底多少钱才够烧的?所以官媒都坐不住了,喊话大佬们抢这点儿菜篮子流量的时候悠着点儿。”
在国内生鲜产品流通企业中永辉优势明显。企业也一手B端一手C端地在积极进行电商转型。然而生鲜电商的苦战还未平息,社区团购的后浪又来侵袭。如何跟上整个零售生态的变化对永辉来说是巨大的考验。
我看看若有所思的H,他辛苦搭建起来的队伍在大把烧钱的互联网巨头面前简直不堪一击,或许退出真的是最好的选择。
H:“不知道,估计不做了。再喝一杯去吃饭吧。”H拿起茶壶,给自己倒了一杯,又给我倒了一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