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游之异世王者下载如果你已经关注了 G6 很长时间,看完发布会还没下单。我相信,你的疑问主要有三个:
因此本期 42Test,我们从续航、充电、驾驶体验、辅助驾驶、外观内饰等五个方面,全面测评小鹏 G6。
首先介绍一下我们今天测试的车型:小鹏 G6 700 四驱性能版 Max,售价 27.69 万元,也就是顶配版。这款车还选配了电动尾翼和 20 英寸轮毂。
测试之前,我们来比一比车辆的硬实力,参与对比的车型是 20~30 万最热门的纯电中型 SUV。
小鹏 G6 的性能表现优秀,加速性能足够强,制动成绩稍弱,并且发挥不够稳定。
测试当天属于湿热的环境,气温 29 °C,采用弹射模式进行加速测试。我们实测小鹏 G6 的最快零百加速时间为 4.1 s。与官方标注的 3.9 s 有小幅差距,但也在误差范围之内。
同时,在较炎热的天气下 10 次连续加速测试中,G6 的加速性能几乎没有出现衰减,也值得提出表扬。
小鹏 G6 搭载了前、后两台电机。其中前电机最大功率 140 kW,后电机最大功率 218 kW,综合最大功率 358 kW,最大扭矩 660 N·m。
这套动力总成的表现与特斯拉 Model Y 高性能版几乎相同,最大功率高了 1 kW,最大扭矩高了 1 N·m,可谓是「刀法精准」。
我们在同样的场地实测小鹏 G6 从 100 km/h~0 的最短制动距离为 34.8 米,单看这一次的成绩表现比较优秀。但之后的制动热衰减比较明显,成绩集中在 39 米左右,表现一般。
对车辆制动进行冷却之后,我们再次进行测试,小鹏 G6 的制动表现基本在 37 米左右,相较于 4 秒出头的加速能力,这个表现不算特别优秀。
我们测试的小鹏 G6 配备的轮胎规格是米其林 Pilot Sport EV,尺寸为 255/45 R20 105W,这套轮胎为电动汽车做了专门的优化,主打的就是低滚阻和静音。
一眼看去,底盘相当平整,一方面是纯电平台的优势,另一方面也优化了车辆的风阻以及 NVH。
车辆中部是 87.5 kWh 的电池包,由于小鹏 G6 才用了 CIB 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车身底部的空间利用率更高。
来看悬架的配置,小鹏 G6 的前悬采用了双叉臂形式的悬架,后悬则是五连杆的悬架形式。这样的悬架形式更多出现在调校偏运动的车型中。
也正是优秀的底盘配置,让小鹏 G6 的日常驾驶舒适性表现优秀。低速过减速带过程中,小鹏 G6 的上坎、下坎都很干脆,没有出现晃晃悠悠或者震起来没完的感觉。在这个场景下,小鹏 G6 还有一定的高级感。
另外就是高速行驶时,桥梁接缝位置车辆容易出现抛跳,这方面小鹏 G6 也做的比较优秀。在我们体验过程中,在我们体验过程中,在遇到桥头跳或者是较大幅度的波形路时,小鹏 G6 的悬架都可以很好地化解,整个过程不会有太多的晃动。这套悬架在上抛的过程中可以很好地拉住车身,在车身回落时,悬架压缩也几乎不会出现触底的情况。
如果在平整的路面行驶,小鹏 G6 的底盘也是偏向舒适。路面上的一些细碎震动,都能被悬架吸收,路感不像特斯拉 Model Y 那样清晰。但是如果遇到连续颠簸路面,悬架对于震动的吸收做的还是不够好,车内人员能够感受到比较明显的抖动。
驾驶表现优秀,后排的乘坐感受却有些不同。无论是城市还是高速路况,后排颠簸感受相比前排会更明显。因此,前排驾驶员开车的时候尽量收敛一些,才能让后排有更高的舒适性。
我们测试的这款小鹏 G6 配备了一套 20 英寸的轮毂,如果你追求更好的舒适性,可以试试配备 18 英寸轮毂的车型。
转向手感方面,回正力矩随速度的变化比较线性,低速轻盈,高速沉稳,根据不同的驾驶模式还能调节方向盘的轻重。但是,回正力矩随角度变化还有一定的优化空间,在低速掉头的场景下,方向盘的回正力矩有明显的段落感,不是线性增加或者减少。
小鹏 G6 采用了无边框车门、单层车窗玻璃,这些配置是对 NVH 不利的因素。
但实际上,G6 的隔音静谧性相对定位旗舰的小鹏 G9 可以说相差无几,米其林 Pilot Sport EV 轮胎、更好的车身结构设计对 NVH 表现有促进的作用。
我们关闭所有车窗、空调、音响、座椅按摩、驾驶辅助等有声响功能,同时清空车上物品,保证不影响测试结果。随后在封闭道路内按照 0、60、80、100、120 km/h 的时速行驶,分别对驾驶员耳边的噪音采集三次样本取平均值。
如果不谈这些测试条件,日常驾驶过程中你可能会遇到这几种噪声:动力总成的细微噪音、A 柱及后视镜位置的风噪、C 柱后方小窗风噪。如果你恰好开了座椅通风,停车时候噪音还比较明显。
小鹏 G6 在充满电后,表显 WLTP 534 km 续航。小鹏官方称电池容量 87.5 kWh,但我们从车身铭牌上的数据计算发现,电池容量应为 87.6 kWh。
高速测试当天天气比较炎热,达到了 34 °C。我们按照 42Test 的标准开启空调,22 °C、两档风力、开启 A/C。前、后胎压调整到推荐的冷胎 2.5/2.7 Bar。驾驶模式设置为标准,能量回收选择「高」,直接开始续航测试。
我们实际高速行驶了 475.9 km,测试结束时表显还有 37 km WLTP 续航里程,这个续航成绩表显比较优秀。
另一点可以提出表扬的是,小鹏 G6 续航非常扎实。在测试全程,小鹏 G6 的实际/表显续航比例为 1:1.04,表显和实际续航几乎一致。同时也可以推算,小鹏 G6 如果跑到彻底没电,续航能力应该在 513.5 km。
对于一款双电机四驱的车型来说,16.3 kWh/100 km 的电耗表现和超过 500 km 的高速续航能力确实优秀。
之后,我们进行了城市道路的续航测试。小鹏 G6 在充满电后,表显 WLTP 535 km 续航。
城市道路续航测试当天,天气更加炎热,达到了 37 °C。我们按照 42Test 的标准开启空调,22 °C、两档风力、开启 A/C。前、后胎压调整到推荐的冷胎 2.5/2.7 Bar。驾驶模式设置为标准,能量回收选择「高」,之后开始续航测试。
我们的城市道路测试路线Test 标准,沿着上海外环行驶一圈(100 km),紧接着在城市地面道路行驶 50 km,可以基本还原日常用车场景。
城市续航的测试结果也相当优秀,150 km 城市续航结束后,表显续航只减少了 126 km,确实是「反向虚标」。同时,整个测试过程相当省电,双电机四驱车型能跑出表显 13.9 kWh/100 km 的电耗,确实优秀。
如果按照这一比例推算,小鹏 G6 的实际城市道路续航可以达到 636.9 km。如果 G6 作为你的通勤代步车,相信不少朋友可以每两周充一次电。
高速续航测试结束后,我们直奔小鹏 S4 超快充站,测试 G6 的充电性能。
结论显而易见,充电速度相当快,从电量 5 % 充电至 95 %,一共用时 40 分钟。
能够快速充电,得益于小鹏 G6 采用了 800 V 高压 SiC 碳化硅平台,加上 3C 电芯,可以实现相比 400 V 平台车型更快的充电速度。
从充电曲线中可以看到,当电量达到 25 % 时,充电功率达到最大的 285.8 kW。最大充电功率略高于小鹏官网展示的 280 kW。
充电全程,小鹏 G6 的充电功率始终保持在高位,到电量 95 % 充电结束时,小鹏 G6 的充电功率仍有 43.1 kW,表现也非常优秀。
我们在小鹏的充电地图上可以发现,目前小鹏自建的 S4 超快充站数量并不算多。例如在上海外环内,小鹏 S4 超快充枪只有 12 个,站点共有 6 个。如果想体验更快的充电,仍需要快充桩进一步普及。
分体式大灯,加上长条形日间行车灯就是经典元素。不过,日间行车灯并非连贯一体,中央位置被小鹏 Logo 一分为二。
车身姿态前低后高,同时加上溜背的造型,有不错的运动感。从侧面看,小鹏 G6 给人一种「胖墩墩」的感觉,20 英寸的轮毂此时也显得不那么大了。
来到车尾,这种「胖墩墩」的感觉更明显,车辆尾部整体造型圆润,加上细长条的尾灯,与前脸造型正好呼应。
后窗的面积明显太小,车内后视镜看后窗几乎就是一条缝隙,夜间还会放大后方车辆的大灯效果,视线会相对较差。在阿维塔 11 上,后窗的设计同样极小,但原厂配备了流媒体后视镜,解决了视线不佳的问题。
我们测试的小鹏 G6 还选装了电动尾翼,可以语音控制升降,同时车辆也会根据速度不同自动开合,给车辆提供更合适的下压力。
不过,相对于熔云橙这样亮眼的车身颜色,全黑的电动尾翼造型相当收敛,站得稍微远一点,尾翼的存在感都不高了。
小鹏 G6 亮相的一段时间里,它的外观设计也存在一定的争议,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分析,原因可能是侧窗以下的区域比较方正,没有线条展示车辆的轮廓。当然我也相信,设计师这样设计一定综合考虑了车辆行驶、车内空间等多方面因素。
说实线 万元级的市场中,外观设计一直都不是首要需求,消费者需求的反而是车辆本身的实用性,甚至追求「全能性」。
相对于外观设计上的些许争议,小鹏 G6 的内部设计明显更在线,首先来看前排。
内饰的整体风格足够简约现代,没有浮夸的元素,所有的设计都在告诉你,这款车主打的是实用。
方向盘的设计又改了,这是小鹏汽车的第 4 款方向盘设计。双幅式方向盘造型简约,多功能按键和 G9、P7i 相同,但是握感比较一般,类似大拇指和其它四指「掐」着方向盘。
在 G9 和 P7i 车型的方向盘上,三、九点内凹的设计,握感表现更优秀。
仪表屏幕的尺寸为 10.2 英寸,除了显示导航信息有些拥挤之外,其他功能都比较好用。同时,仪表屏幕还有防窥功能,副驾看不到速度表。
中控屏幕的尺寸为 14.96 英寸,并且配备了高通骁龙 8155 芯片。在日常使用的过程中,小鹏 G6 的车机足够流畅。
导航、音乐这些常用功能都足够好用,QQ 音乐+网易云音乐随意切换,能够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
我们目测,小鹏 G6 的音响系统有 13 个扬声器,同时没有音响厂商贴标,仅仅在后备箱低音炮的位置贴了小鹏的商标。整体听感符合我的预期,是这一价位车型的平均水平。
接下来说说车机系统的不足,首先是一些驾驶相关的设置不是特别方便查找,例如小计里程归零这个功能与客服电话、系统版本号在一个界面中,似乎逻辑不通。另外,当车速上升,「小 P」的耳朵也没有那么灵敏了,需要明显提高音量,语音助手才能识别。未来如果有更好的降噪算法,或许可以用更低的音量唤醒「小 P」。
座椅的感受也相当舒适,某种程度上说,舒适程度甚至超过了 G9。首先是背部的支撑明显更好,受力非常均匀;接着是前排座椅在调节坐垫角度之后,仍有比较高的舒适感,对于高个子的驾驶员来说更友好;加上座椅的背部通风,功能也到位了。
座椅调节的按钮只有两个,分别是调整靠背和坐垫。腰托的调节并没有实体按键,需要在屏幕中设置,这一点是「反直觉」的设计。
在功能使用性方面,前排配备了两个无线充电位,同时还加入了风冷散热。小鹏 G9 上可以放两个手机,仅有左侧能无线充电的反直觉操作终于被改掉了。
接下来划个重点,左、右两侧门板储物盒的后方,有车门的机械开关。如果按钮电动开关无法开启车门,可以选择直接用机械开关开门。
2. 主驾机械开窗按钮容易出现误触,从方向盘上移开左手,自然搭到门板上,手指对应的位置恰好是后排车窗,而非前排车窗。
3. 小鹏为 G6 设计了硕大的空调出风口,但风向仍然只能在屏幕中调节。我们简单回忆,为什么要在屏幕内调节风向?因为设计了隐藏式出风口。而小鹏 G6 的空调出风口并非隐藏式,或许这是另一个「反直觉」的设计。
座椅的表现也相当优秀,坐垫够长,对大腿的支撑优秀,加上后排靠背角度可调,可以几乎半躺着坐车。此外,后排座椅仍然比较柔软,乘坐感受舒适。
同时,后排车门同样配备了机械开关,打开塑料盖板拉动绳索,就能顺利开启后门。
最后是后备箱的储物空间。小鹏 G6 的后备箱开口足够大,同时也比较平整。
在最近的测试中,我们也深度使用了小鹏 G6 的辅助驾驶系统。这套系统和已经上市的 G9、P7i 使用了完全相同的辅助驾驶硬件,配置如下:
这套辅助驾驶系统可以实现城市、高速 NGP 导航辅助驾驶,以及 VPA-L 停车场记忆泊车,小鹏将这三个功能打包为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
首先来看高速场景,开启导航后,车辆的 NGP 功能就会根据导航路线行驶,并且智能超车。
对于大多数高速场景来说,小鹏 NGP 表现优秀,但是遇到施工这样的特殊场景,小鹏 G6 可能无法自主通过,需要手动接管。
由于有高精地图和高精定位,小鹏 G6 进出匝道的动作也非常流畅,但是遇到匝道内的坡道时,G6 的制动还不够线性,有比较明显的段落感。
在城市场景中,小鹏 G6 的表现也比较出色。无论是白天还是夜间,小鹏 G6 对于交通参与者的识别都非常精准。
但是,我们也发现部分路段 NGP 下的车道居中有偏左/偏右的情况,部分情况下会识别已经模糊弃用的车道线并跟随行驶,这些情况可能是高精地图没能及时更新导致的。
同时,我们还测试了难度非常高的掉头场景,小鹏 G6 能够顺利通过,并且避让了路中央的交警。
小鹏 G6 掉头的策略是转大弯,压住了后方想要转小弯左转的车辆,这个策略本身没有问题,但我坐在车内还有一些紧张。掉头完成后,小鹏 G6 能够顺利找到对向车道线,并且继续 NGP 行程。
小鹏 G6 虽然可以完成掉头动作,但整体表现一般。主要体现为方向盘不够稳定,掉头速度也不够快。当然,掉头不同于转弯,这个场景也是所有做城市导航辅助驾驶的车企共同面临的挑战。
进入地下停车场,小鹏 G6 也能开启记忆泊车,并且支持跨楼层记忆。经过一次的学习,小鹏 G6 就能学会你的停车路线。
我们的几次测试中,小鹏 G6 在下楼坡道上速度控制非常均匀,在坡道底部还会减速慢行。同时,在通过减速带、路口、遇到行人时,应对和处理能力同样比较丝滑。
可以给小鹏 G6 的辅助驾驶能力做个总结,这款车的硬件、能力都在和 G9 看齐,并且有着不错的城市、高速辅助驾驶表现,在 20~30 万元的车型中,小鹏 G6 的辅助驾驶能力肯定是第一梯队的。
作为一辆尺寸、动力、空间表现甚至内饰风格向特斯拉 Model Y 看齐的车型,小鹏 G6 无疑受到了相当高的关注度。在高速路服务区,充电站,甚至就在城市快速路上,这辆小鹏 G6 的回头率相当高,并且前来搭讪的路人们最关注 G6 与 Model Y 到底有什么区别。
小鹏 P7 让品牌和销量都上了一个大台阶,这款车似乎就是小鹏的 Model 3。而在今天,G6 很可能成为小鹏的 Model Y,销量可能会再上一个台阶。
如果你恰好喜欢新技术,例如更快的充电,强大的辅助驾驶,以及不错的智能座舱,小鹏 G6 就是 20~30 万元价位不错的选择。除了有前沿的技术,空间实用性、驾驶感受同样优秀。先不说买,小鹏 G6 绝对值得你试一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