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金梅瓶2023年伊始,丰田章男卸任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众所周知,这两年他一直对电动车持反对态度,这也让丰田在电气化方面进展缓慢。
在中国市场,因为没有吃到新能源红利,丰田销量在2022年出现了自2012年起10年来首降,比2021年减少0.2%,降至194.06万辆。
这不仅是丰田一家的问题,整个日系车阵营都是如此。根据乘联会统计,2022年,自主品牌汽车零售量份额达到47%,同比增长6.1%。而根据上险数据,2022年日系车在华份额下滑至21%,同比下滑1.2%。
如果不是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搅局,日系燃油车车很可能力压德系车,成为中国车市声浪最高的车系。2023年,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领域还将继续成长壮大,而日系车也在整体“触电”,能否成功自救,稳住自己在中国的基本盘?
最近几年,伴随着国内新能源车的大发展,让一直非常稳定的日系车也不断放大招。
第一、密集的推新车。产品线布局完全无死角,有两个合资伙伴的,就大搞“姐妹双车”。总之,不放过任何销售机会。
第二、新能源战略提速。丰田THS和本田i-MMD两个具有一定先发优势的油电混动技术全面铺货,日产也推出了采用增程技术的e-POWER,同时也都上马了电动车,包括最保守的丰田,并且力度都在加大。
第三、全线降价。原来控产能的饥饿营销策略开始瓦解,价格体系重构,像雷克萨斯系列、丰田汉兰达参数图片)价格也开始正常,主销车型优惠幅度更大。
但是,依然没有阻止销量下滑。如果说丰田只是小跌,那么本田和日产则更严重。2022年,本田在中国的累计销量为137.31万辆,同比下降12.1%;2022年,日产在中国的累计销量为104.5万辆,同比下跌22.1%。
进入2023年,依然如此。1月中国销量数据,丰田降23.5%,本田降56.2%,日产降64.4%。而当年的“加价王”雷克萨斯,更是降了62.4%。虽然说1月有过年的因素,但是这个跌幅还是有点儿大。
要分析日系车为什么下滑,得先清楚日系车靠什么崛起。因为日系车起步要晚于欧美,拼性能自然不占优势,而起家之时恰逢石油危机,所以将着力点放在了省油上,再加上价格亲民,所以对于普通家庭用户非常适用,以经济性打出了口碑。
在国内,对于家庭用户,用车成本也是一大笔开销,油耗自然也是关注的重点,所以日系车先入为主的“省油”印象,在竞争中占尽了优势。只是,国内的日系车,自然没有欧美的性价比,而是溢价水平非常高,利润丰厚。
但是,自主品牌新能源车的发展,包括电动车、增程式和混动,在油耗上对日系燃油车进行了降维打击,因为油车再怎么省油肯定也不如电便宜。再加上自主品牌价格更亲民,比如比亚迪的DM-i插混车型,价格已经和日系同级燃油车持平,而且设计更新、配置更高、用料更足,消费者自然很难拒绝。
日系车的另一个优势是品控,因为技术相对保守,主要采用成熟的方案,所以可靠性还是不错的。再加上厂家的价格体系维护的好,所以保值率有优势。但是,这两年由于竞争激烈,日系车也同样要拿出更先进的技术应战,所以也不时有问题发生,再加上自主品牌造车技术的不断进步,差距在缩小。而这两年面对新能源车的竞争,日系车不断降价,保值率神话也瓦解了。
综合来说,日系车“省油省钱”、“开不坏”、“高保值率”等核心价值标签,要么被稀释,要么被打破,所以核心粉丝群被大量分流,主要是自主品牌,所以销量下滑就不可避免了。
当然,对于日系车在国内目前的下滑状态,到底是像诺基亚那样的无解题,还是一次暂时的挫折,还不能草率地下结论。
尤其对于正处于上升期的自主品牌,不能盲目乐观,毕竟日系车的粉丝仍然众多,产品有大幅提升的空间,价格也有大幅下降的空间,应对市场竞争的弹性很大。
首先,日系车的品牌力仍很强,口碑效应仍很突出,这也是日系车虽然整体在下滑,但是例如日产轩逸、丰田卡罗拉凯美瑞、本田雅阁和CR-V等明星车型,销量仍处于细分市场前列的原因。
其次,虽然在新能源方面发展得没有自主品牌快,但是在降低油耗问题上,丰田和本田成熟的油电混动技术,以及日产的e-POWER技术,也能达到非常不错的效果,只要把价格降下来,对于保守的家庭用户仍有很强的竞争力。事实上,丰田和本田的油电混动车型销量占比确实在逐渐提升。像丰田汉兰达和赛那等车型,已经标配油电混动,并且销量非常可观,说明已经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
再次,日系三强也开始全面发力新能源。其中,日产涉足电动车很早,纯电小车LEAF(中文名:聆风)在全球销售多年。本田也已经提出全面转型,在电动化和智能化上全面发力,e:N品牌已经在国内两家合资公司落地,并且已经开售,包括广本e:NP1和东本e:NS1。丰田的电动车也同样全面启动,推出了bZ4X和bZ3。并且,在丰田章男卸任后,新掌门人佐藤恒治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推动丰田的电气化转型。
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大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国内完善、高效且低价的供应链,以及巨大的市场红利,而日系车如何充分利用,将产品价格降到合理的区间,将是成败的关键。关于这一点,前面已经有特斯拉的成功先例了。
当然,对于日系车最大的问题是,在习惯了高利润的情况下,是否能坦然面对失去品牌光环的事实,走出舒适区,踏踏实实为用户做实惠又好用的产品。如果能摆正心态,中国新能源市场有足够大的空间,足以支撑日系新能源车在中国有一席之地。
今日头条、汽车之家、易车、新浪看点、腾讯企鹅媒体平台、搜狐、网易、一点资讯、汽车头条、趣头条、有车以后、百度、大鱼号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