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氯发生器配件对于在燃油车和新能源车之间纠结的消费者而言,保险费用的区别,也是一大关键考量因素。燃油车只要不出险,保费年年下降,可新能源车的保费却是每年上涨,而且还比同级别的燃油车贵。
根据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管理平台数据显示,2022年新能源汽车的总体保费规模约650亿元,新能源车险单均保费为4139元,比燃油车单均保费高81%。而根据中再产险(中国财产再保险有限责任公司)的统计,各种使用性质的新能源车出险频率几乎都要高于传统燃油车,其中家用新能源车出险率高达30%,超过燃油车19%的出险率。
并且由于新能源车的配件往往比较贵,一体化压铸程度高和车载设备电子化集成度更高,小磕小碰都可能造成电机、电池损伤,再加上新能源汽车维修和保养网络不足,专业维修人士缺乏,产生较高的维修费用,承保成本也因此增加。
然而就是这么一份看似“吃力不讨好”的赛道,却引得不少新能源车企纷纷加码,包括蔚来、特斯拉、小鹏、理想、比亚迪等均有所布局。
按照之前东吴证券的测算,预估到2025年,新能源车险保费规模将达到1865亿元,占车险总保费比例的17.9%,按照测算,到2030年新能源车险保费规模将达到4541亿元,可见其市场潜力。
前段时间,企查查显示,汇鼎保险经纪有限责任公司在近期进行了工商变更,企业名称变更为蔚来保险经纪有限公司;而在更早之前,2018年7月,小鹏汽车就成立了广州小鹏汽车保险代理公司,后更名为广州智选咨询服务有限公司;2020年,特斯拉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2022年6月,理想汽车全资收购银建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更名为北京理想保险经纪有限公司。
当然了,商业行为自然是无利不起早。新能源车企入局车险赛道,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打造产销售后一体化的品牌生态,把盈利周期从售前覆盖到完整售后。
比如相比于传统燃油车,新能源车企对于每一位自家用户的座驾情况了解更清楚,基于数据优势可以实现精准保险定价,甚至直接通过对车险价格的灵活调整来应对市场竞争。
举个例子,早在2021年10月,特斯拉就在美国官网推出了基于驾驶行为定价的UBI(Usage-based Insurance)车险产品,通过传感器收集车主实时驾驶数据,评估驾驶员的习惯,结合出险、维修次数等等,从而预估驾驶员发生事故的概率,从而确定月度保费。如果是得分高的车主,则能够享受较低的保费。
按照相关测算,驾驶风格比较平和的车主,可以直接节省20%-40%的保费,驾驶习惯最安全的司机能够节省30%-60%保费,总体来说更加人性化。毕竟相比于传统燃油车,新能源车的售价往往较高,而且维修成本高,如果能够因人、因车投保,可以为遵守交通规则、保持良好驾驶习惯的用户省下更多用车成本。
这一点可能现阶段还很难感知,但随着新能源车企纷纷发布相关智能驾驶系统,不断普及智能驾驶辅助体验,坐拥数据优势的新能源车企,在车险这一块自然会拥有更强的话语权。此前特斯拉CEO马斯克曾表示,未来保险业务会成为特斯拉的主要产品,价值将占整车业务价值的30%-40%。
而且相比传统保险公司,新能源车企往往有着自家的APP,在车险产品的销售方面拥有渠道优势。并且随着新能源车企入局车险,可以通过物联网、区块链等智能技术融合,从事故发生、报案、定损到维修等环节,进一步减少用户沟通成本,提升理赔的透明度。
根据《经济观察报》提供的数据显示,在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车险已决赔款案件同比增长1021.9%,已决案件均赔付5801元,相比2022年同期上涨了764元。而新能源车险单均保费仅为4081元,相比2022年下降47元,呈现赔付金额远高于保费收入的情况。
而根据申万宏源研究报告数据显示,目前新能源车险的赔付率普遍超过85%;中国太保产险总经理曾义更是曾公开表示,新能源车出险率高出燃油车接近1倍。如此来看,如果是本就盈利压力较大,现金流不充裕的新能源车企,那么贸然布局车险赛道,很有可能得不偿失。
换而言之,从未来预期的角度来看,新能源车险或许是一个好故事,但现在,除了特斯拉,其它车企似乎没有在商业实践上带来多少收益。
这一点,即便是体量庞大如比亚迪,也难逃亏损的情况。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披露,深圳比亚迪财产保险有限公司第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上半年累计净亏润2746.49万元,最近一期风险综合评级为D,偿付能力不达标。
“我会更加倾向选择像平安、太平洋等大型保险公司来给自己的车买保险,主要是担心车企做保险,后期理赔速度、服务等情况,毕竟突然间就宣布破产的新能源品牌也不是没有出现过。”刚买了一台插电混动车的新车主谢女士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