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舞狂飙1958年,科幻小说家 Arthur C. Clarke 设想了一个被他称为“个人收发器”(personal transceiver)的设备,它们“非常小巧袖珍,每个人都可以携带。再也不会与任何人失去联系”。1973年4月3日,在摩托罗拉的实验室里,Martin Cooper 拨出了世界上第一通手机电话,叩开了预言世界的大门。今日,手机已成为人类数字生活的门户。在商业手机诞生不到40年的时间里,这个产业经历了无数更新迭代、风雨蜕变。本期,卷宗 Wallpaper*为你盘点了这些年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15 部手机,并由此出发,与 vivo 手机的产品设计师谈了谈即将到来的 5G 时代,手机的“中国制造”与“设计驱动”面临着怎样的未来?
1973年,一位名叫 Martin Cooper 的摩托罗拉工程师拨打了有史以来第一次手机通话(与其当时的竞争对手贝尔实验室的研究员进行对线年,摩托罗拉首次正式推出首部 DynaTAC,这是全球首部商用手机,重约800克,尺寸约25厘米(不包含天线部分),只能在电池耗尽前使用20分钟。当时价值为4000美元,是一款颇为奢侈的商品。
这手机首次引入创新的“翻盖”设计,可将“听筒”折叠在机身之上,为整个1990年代的翻盖手机外形树立了标准。虽然如今看来依旧笨拙(长约23厘米,重约350克),这款手机是当时最小的手机,扩展了口袋便携式手机的概念。
这是第一款大规模生产的 GSM(全球移动通讯系统)手机。黑色机身尺寸为 195 x 60 x 45 毫米,配有单色 LCD 屏和可扩展天线个电话号码。大规模生产为数字显示屏高性价比消费型手机的市场铺平了道路。在当时,这款尚未采用诺基亚的独特铃声,该铃声于1994年推出。
1997年,西门子发布了第一款带有彩色屏幕的手机 Siemens S10,屏幕可以显示红色、绿色、蓝色和白色四种颜色。同年,西门子还发布了首款“户外”手机 Siemens S10 Active,具有增强的防震、防尘和防溅功能。
这可能是很多人用过的第一部手机,也是最早在内部安装天线 问世时,这款手机共售出1.6亿部,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它也是最早允许发送图片消息的手机之一,但仅预装了诸如 Happy Birthday 之类的图像,这也是最早针对年轻市场推出的手机,属行业首创,包含了3款游戏。
这是当时功能最丰富的手机之一,带有蓝牙、IrDA端口、GPRS 3+ 1、三频兼容性、可定制的单音铃声功能、WAP 浏览器和电子邮件等当时的创新功能,并提供了一款简单的位图图像编辑器,其夹式摄像头相机作为附件(MCA-25 CommuniCam)出售,使更广泛的大众市场开始对手机的摄像头功能真正产生兴趣。
这款手机配备了2.6英寸可翻转大型液晶屏和完整的 QWERTY 键盘终端,可以连接到互联网,其具有自己的操作系统、专用的应用程序,可以使用 SMS、Messenger、AIM(AOL Instant Messenger)等服务,被认为是首款现代智能手机之一。
这是 RIM 发行的第十款 BlackBerry,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使用电子邮件,凭借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和出色的物理键盘,黑莓曾一直主导着智能手机市场,直到2007年苹果推出 iPhone。
Treo 600 是 Handspring 开发的智能手机,在两家公司合并后以 palmOne 品牌(后来的Palm,Inc.)出现。Palm 最初是掌上电脑 PDA 制造商,后来推出了针对手机市场的终端。它配备了自身的操作系统,具有现代智能手机的各种集成功能,例如相机、MP3 播放器和电子邮件,可以在通话时检查日历,直接从联系人列表拨号,发送电子邮件。
这款手机当时被作为“多媒体计算机”销售,配备最新的智能手机功能,例如可以拍摄视频的5百万像素摄像头,内置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配置了当时最大的2.6英寸显示屏、蓝牙文件共享、第三方应用程序,被认为是移动电子设备的行业转折点之一。
这是一部改变了一切的手机。从设计到可操作性以及功能,一切都与以往不同。用户界面围绕设备的多点触摸屏构建,包括虚拟键盘,滑动和滚动取代了传统的按键输入法。初代 iPhone 树立了行业产品设计的标杆,是名副其实的手机行业“游戏规则改变者”。
该手机于2008年推出,旨在向 iPhone 发起挑战,这是首款具有 Android OS 的智能手机。最初为使用物理键盘输入字符的终端,之后随着对Android(1.5版)的更新,还开发了可以使用触摸面板输入字符的功能。
iPhone 4 于2010年首次亮相,它是一款纤薄的具有未来派外观的手机,为当时世界上最薄的智能手机,还推出了苹果新型的高分辨率“Retina显示屏”,引入了多任务处理功能和全新 FaceTime 视频聊天服务,也是第一款带有前置摄像头的 iPhone。在发布一年内改进推出的 iPhone 4S 里,添加了第一个智能私人助理 Siri。
2011年,三星再次尝试更大尺寸的手机 Galaxy Note,其5.3英寸屏幕被认为是当时手机超大屏幕的代表,其特色还包括将一款名为“S Pen”的手写笔插入边缘的小槽中,可用于浏览设备的用户界面以及编写或绘制此功能支持的应用程序。
这是世界上最薄的5G手机,机身厚度仅为7.49mm。vivo X50 配备超感光夜景拍摄、智能运动追焦、三麦定位追音功能,X50 Pro 更是植入了“微云台”内置摄像头,更好的影像功能顺应了流媒体和动态影像在 5G 时代的大趋势。R3 圆角矩形的摄像头模块外观简洁,贴合摄像头矩阵的专业感,具有行业首创的双色云阶镜头组设计。其中3款颜色采用 AG 磨砂工艺,底部镀膜具有柔和光感。X50 Pro 采用 3D 柔性曲面屏及 COP 封装技术,相较于传统硬屏,在体积上更加轻薄。
“手机设计做了这么多代,从早期功能手机(按键机)到智能手机,其实它本身的形体变化没有给你感觉有特别本质的区别,还是方方正正,但是怎样去做突破?怎样打破现有的框架?其实我们也一直在寻找自己的突破空间。”
R:我其实一直很喜欢博朗(Braun)的风格,在 Dieter Rams 的设计中,功能跟形式造型是合二为一的,是很现代的一种风格;我个人也很喜欢建筑师 Frank Gehry 做的洛杉矶迪斯尼音乐厅、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当然他也遭到过一些批评,但我佩服他可以把建筑做成一个雕塑,非常灵动,拥有自己的语言;然后当然还有包豪斯,很理性,将功能跟形式合二为一,这些对我自身的启发都很大。手机设计做了这么多代,从早期功能手机(按键机)到智能手机,其实它本身的形体变化没有给你感觉有特别本质的区别,还是方方正正,毕竟是手持产品,但是怎样去做突破?怎样打破现有的框架?其实我们也一直在寻找自己的突破空间。
Dieter Rams 这是一位设计史上绕不开的人物,曾为 Braun、Vits 创造的经典产品,塑造了一个个工业设计领域的标杆。
Dieter Rams 提出的“设计十诫”划时代地影响了包括苹果、无印良品在内的众多品牌。
他还将自己的设计理念凝结为一句话:“少,而精”(Less, but Better)。
W* 手机的产品设计是一个受很多现实条件限制的门类,要考虑到诸如量产、技术、硬件等各问题,具体需要在哪些现实框架上做设计?怎样平衡审美跟功能?
R:这个问题我们每一代都会遇到,比如手机电子盖的设计背后有运用镀膜工艺,它的整个弯折是有限制的。顶部两端的设计幅度没那么大,但如果弯度更大会让顶部更窄,它本身的技术限制会让我们稍微做一些妥协。外部的轮廓圆角也是因为屏幕硬件的缘故,可以调整的空间不是特别大,包括里面的黑边,我们都会考虑到整个工艺成本的问题。设计的首版可能是我们最初想要做的等宽的样子,但最后因为技术的和成本等原因,我们会把设计做到一个比较综合、平衡的状态,但尽量还是保持与初衷一致。侧面的设计也考虑到了生产,我们原本是想做一体化(unibody)的设计。最早我们还做过电子盖和中框完全玻璃材质的预演,它就是一体的,拿上手特别像是鹅卵石。我们想追求删繁就简的设计,只保留必须的部分。当然目前来说,也必须做一些在设计上的妥协。
vivo X50 机身设计过程稿(上)与终稿(中),以及最终的 vivo X50 手机成品。
“当年的青花瓷手机其实也是因为‘中国风’的流行,正是周杰伦那首歌流行的时候。然后功能手机慢慢转向智能手机,扁平化设计开始流行,写实的东西去掉了。所以我们找了一个点——‘轻薄简洁’,一直走这个风格,也一直在做研究。”
W* 你从事这个行业多年,从早期中国整个行业“就是为手机穿一个壳”到现在的“设计驱动”,中国制造的本土手机常常会被贴上“山寨”的标签,包括现在流行的 logo phone,你对在中国做手机产品设计有何感触?
R:作为中国的设计师,特别是对于手机行业,是有很强的使命感的。考虑到手机作为现目前整个国家大力推进 5G 的载体这一方面,也因为这是未来将很常用的一个产品,与你的生活密不可分,它跟我们日常结合那么紧密,上面的设计可能需要设计师倾入更多对人的关怀、对用户的洞察,在风格上应该有更多与用户的沟通,更深层次地了解需求。当它成为个人物品的时候,就需要有个性的体现。从千禧一代到现在的Z世代已经变得很潮流化了,所以我们有尝试放 logo,但不会盲目去做,包括跟 Alexander Wang 的合作,也是在考虑时尚潮流这个层面,所以跟他一起做这些潮流的东西,不仅仅以一个大 logo 的简单方式存在,我们会做得更深入一些。
呈现了看似规范化的美学概念,部分灵感源自各种化学和工业的标签。 Off-White
《No Logo》是 Naomi Klein 于1999年首次出版的代表作,后成为探讨全球化与反思全球品牌文化最具影响力的畅销书之一。书中剖析了知名品牌如何征服世界的进程,对此现象提出反思,也分析反全球化的风潮将如何反扑。此书还促生了一个名为“NONO”的新族群,即远离唾弃名牌,提倡回归纯真的“新节俭主义”生活。
一直在悄悄地将外形怪异的中国手机收集回欧洲,这些手机有的可以作为电击枪使用,
有的内置剃须刀、打火机、移动电源、视频投影仪等设备,它们以非常低廉的价格出售,为满足非常特定的市场需求。
有不少评论认为其打破了标准化西方技术进程的想象力,挑战了全球手机产业中“黑色触摸屏矩形”的垄断地位。DISNOVATION.ORG
中国的手机是有一个产业作为支撑的,手机的设计其实也受更大的社会文化影响。vivo 当年的当年的青花瓷手机其实也是因为‘中国风’的流行,正是周杰伦那首歌流行的时候。然后功能手机慢慢转向智能手机,扁平化设计开始流行,写实的东西去掉了,所以我们就找了一个点——“轻薄简洁”,然后一直走这个风格,我们其实也一直在做研究。
R:在全球来看,其中一个比较大的趋势机构是法国的卡琳(Carlin International),还有 WGSN,它相当于是一个非常专业、系统的趋势研究机构,各大品牌都有在用它,它每年都会发布流行趋势,包括服装类、产品类的,还有每年的流行色(当然也有 Pantone 的研究)。但它只是我们前期研究的一部分,我们自己也会去做很多很细致的研究,在做前期方案的时候,会去国内外各个设计机构做研究沟通、做 workshop。在做整个项目的之前,会有很多这种准备工作。一款手机相当于一个厚积薄发的产品,它的很多前期的工作可能不是特别显性,但是我们必须做很多准备。
vivo 手机可靠性试验室与东莞工厂,目前 vivo 的产品线中还包括主攻电竞产品的子品牌 iQOO,以及 NEX、APEX 等系列。
W* 以一个全球与本土的视野来看,你觉得有哪些经典的手机型号在手机的发展史中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R:2004年摩托罗拉 V3,造型采用类似“刀锋”的设计,将金属风格与超薄形体结合,手机作为通讯工具的唯一产品属性发生了改变。外观设计成为吸引消费者购买的重要驱动因素;2007年 iPhone 诞生,它改变了未来智能手机的格局与玩法。手机设计在交互体验维度上有了历史性跨越。2010年 iPhone 4 发布,设计上更趋于理性扁平的风格,而这一直影响到目前手机设计的形态。在这之后的2012年,vivo 推出了 X1,6.55mm 的超薄机身打破了手机厚度记录,成为当时最薄的智能手机,轻薄化随之成为行业追求的极致目标。
2004年,摩托罗拉曾发布的超薄可折叠手机。自推出以来的四年中,凭借其时尚和未来主义的设计,在全球售出1.3亿台。
“从一开始会跟趋势机构等做调研,然后有前端的团队做支撑,之后我们的设计团队会做很多概念模型,最终会选择一个最极致的方案来做,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做很多优化的工作。”
W* 请介绍一下这款手机的设计团队吧,如何进行分工协作?如何与诸如 UI、前端等各部门进行配合?
R:我们整个团队数十人,包含了造型、设计,然后有 CMF【color(颜色)、material(材料)与finishing(最终呈现)】的团队。除了这三个大的团队外,还有包括帮我们做外援配合的团队,有一些做前期研究的部分,比如趋势研究、技术路标、消费者深入研究等工作。我主要负责 X 系列的设计。其实,整个大的框架里面还有 X 和 S 系列等。从一开始我们当然会跟趋势机构等做研究,然后有前端的团队做支撑,之后我们的设计团队会做很多概念的模型,最终会选择一个最极致的方案来做,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做很多优化工作。
截至目前,vivo年生产能力超过2亿台,销售网络覆盖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活跃用户超过3亿。
手机对设计师来说是限制最大的一个设计门类,你可以发挥的空间不是特别的多。现在大家都要使用屏幕,所以整个体验都是在交互里面了,外观上面可能不会有特别大的一个改变。手机这个产品很多时候是以技术来作为一个大导向的,目前在做手机设计的时候,最重要的点还是摄像头的部分,其次是后壳的设计,它里面的 CMF 跟颜色是整个设计最感性的部分,颜色其实最能跟消费者建立起联系。在使用上,需要把功能融合到一个小体量的产品里去,这点是最难的,比如专业影像如何找到平衡点,我们一直在寻找平衡。
“5G的速度带来了社交网络内容呈现方式的变化,流媒体和动态图会越来越多,在此背景下,人们对于移动设备上的影像功能要求也会变化,这也是X系列一直专注研究的领悟…… 最完美的产品就是你感受不到手机的存在。”
W* vivo X50 是一款为 5G 时代打造的手机,你能展望一下这个 5G 时代吗?对于“中国制造”的手机设计师来说,最需要考虑的是什么?
R:5G 的速度带来了社交网络内容呈现方式的变化,流媒体和动态图会越来越多,在此背景下,人们对于移动设备上的影像功能要求也会产生变化,这也是 vivo X 系列一直专注研究的领悟。
借助增强现实与 Spatial Audio 技术,使用者可以通过在周遭环境的任何位置安置六个虚拟乐器扬声器,
瑞典零售商 Carlings 发布了一款增强现实(AR)技术 The Last Statement T恤,通过手机来显示各种口号式信息,如政治宣言等。这件T恤由 Virtue 开发,若没通过手机观看,肉眼几乎空白。但通过手机可以看到观醒目的动态图形设计,可以通过 Instagram 或 Facebook 等应用程序进行访问,其原理与面部滤镜类似。
R:目前我觉得最完美的产品就是你感受不到手机的存在,可能包括摄像头等很多东西都是隐藏掉的,它就融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