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历史的教训》给人启迪(图)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4/5 10:33:30 | 【字体:小 大】 |
极品情人《历史的教训》是美国著名学者、终身哲学教授威尔·杜兰特及其夫人阿里尔·杜兰特的作品。杜兰特因编写长达1500万字的《世界文明史》而获美国的普利策奖和自由勋章。《历史的教训》是他们在此基础上,为方便一般读者阅读,而用提纲絜领的手法,勾勒历史与人类生活各方面的关系,在1968年写成的。
然而,《历史的教训》并不是一本总结和记载世界文明史中一些具体的经验教训的书,而是一本反映作者对世界文明历史宏观的总体思考、对有关人类历史的一些独到见解的书。具体地讲,在全书13章中,作者分别从地球、生物学、种族、性格、道德、宗教、经济、社会主义、政府、战争与历史的关系等不同的角度来阐释主题,最后,以《增长与衰退》、《真有进步吗?》两章结束。作者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提供的是一种对人类经验的审视,而非个人的启示录”。
我认为有以下两点对我们有所启迪:一、在历史的二重性中、在行为规范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而调整自身中进行辩证的思考
作者在书中对人类历史进行宏观的总体思考时,是在历史的二重性中,在人类的行为规范不断地适应着环境的变化而调整自身中,进行辩证的思考,由此形成其对世界文明史的一些独到见解。这在本书第二、六两章中表现得尤其明显。
在本书第二章《历史与地球》中,作者一方面指出人类历史只是宇宙中的一个瞬间:在一颗彗星飞得过于接近地球时可以把地球搅得天翻地覆,或让人类窒息而死;太阳中滑落下的一块碎片足以终结一切悲伤与痛苦;历史还受地质条件的制约、气候的限制;人类不断建立和拓展对地球的控制能力,但又注定都会变成土壤中的化石;地理哺育着历史又规范着历史。正因为这样,“历史的第一个教训就是要学会谦逊”;但与此同时,作者又强调说“是人类,而非地球,创造了文明”,并引用帕斯卡的话说,即使“当宇宙压碎人类的时候,人类仍然要比杀死他的宇宙高贵。因为人类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而宇宙对自己的胜利却一无所知”。
十分明显,作者对“历史具有烦人的二重性”的这种辩证思考,有助于人们确立既不妄自尊大、又不妄自菲薄,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事情的正确态度。既然创造文明的不是地球,而是人类,给文明打上自己烙印的,也是人类,那么,在这里,在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有一个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问题,我们要怀着严肃的政治责任感,正确而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针对着人们对于道德规则在人类历史上的易变性所感到的困惑,本书第六章《道德与历史》阐释了这种易变性源于道德规范不断调整自身以适应历史和环境的条件的规律性。据此,好斗、残暴、贪婪等等,在为生存而战斗的年代,是一大优势。很可能在今天看来是罪恶的东西,在以前都曾经被视为是品质—一种使个人、家庭或者团体得以生存的美德。在由经济史上的狩猎时期发展到农业时期时,新的制度要求新的美德,同时把一切旧的美德视为罪恶,于是,“勤奋变得比勇猛更加重要,讲究规则和节俭比武力更有价值,和平比战争更加有利。孩子们是经济资产,节育是不道德的”。而工业革命则改变了西方社会的经济形态和上层道德结构。“经济生产的机械化提出了机械唯物主义哲学,教育的传播助长了对宗教的怀疑,道德规范失去了越来越多超自然的支持力量。旧的农业道德规范开始走向灭亡”。
《历史的教训》关于道德规范这种因时因地制宜的发展规律性的论证,也启迪我们要加深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因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