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危机空难电影从昨天开始,长城和比亚迪的纷扰就没停下来过,先是长城汽车向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递交举报材料,就比亚迪秦PLUSDM-i、宋PLUS DM-i采用常压油箱,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问题进行举报。后是比亚迪方面认为长城汽车送检车辆的流程不合规范。
我们看事情围绕着常压油箱来,根据国六的排放要求,厂商得设计更大的碳罐来吸附,但是大一些碳罐成本高且占地。所以厂商就让蒸汽在系统内多存点儿。设计出了高压油箱。高压油箱就是比普通油箱耐压力更高了,加了一个阀,不让蒸汽往碳罐跑。
我们看常压油箱,燃油箱内燃油蒸气压力达到4~7kPa时,位于燃油箱上的燃油蒸气阀打开,燃油蒸气将被释放到炭罐内。和常压油箱相对的就是高压油箱,两者之间的区别就是承压能力不同。高压油箱一般可以承受35-40kPa的蒸气压力,油气会在高压下继续留在油箱内,到发动机运行的时候才会经过碳罐进入歧管。也就是说,相比之下是高压油箱密闭效果更好、蒸发量更少,特别是对于插混车型,若是用油量少,则更需要的是高压油箱。
但也有人发声,就是使用常压油箱并不能判断蒸发污染物排放达标与否,因为通过提升车辆的油气过滤能力,也可以让排放达标。
遭举报的两款车型均为比亚迪汽车的“当家花旦”,乘联会零售销量排行榜显示,比亚迪“秦”和“宋”分别为4月轿车零售销量排行榜和SUV零售销量排行榜的第一名。
比亚迪其实有这方面的技术,2021年3月30日比亚迪申请过一项“油气管理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的专利项目,在提到相关技术:由于汽油的挥发性,燃油箱内的汽油会由于挥发而产生蒸汽,从而使燃油箱内的压力增加。如果不对燃油箱内的燃油蒸汽进行处理,则需要设置高压油箱以满足需求,从而会导致成本的增加。这项专利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油气管理系统,以对燃油箱内的燃油蒸汽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
这两年这个行业确实有些卷了,也打过价格战。今年4月是新能源车市场2季度起步期,国内零售环比3月小幅下降。4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60.7万辆,同比增长116%,环比下降2%。1-4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211万辆,同比增长43%。增速已经放缓了。
今年4月比亚迪销量为20.94万辆,同比增长约94.88%;今年1-4月累计销量为77.66万辆,同比增长约 96.61%。同期,长城汽车销量为5.38万辆,同比下滑41.41%;今年1-4月,长城汽车累计销量为33.73万辆,同比下滑21.67%。汽车销量的下滑自然是迎来了业绩的下滑,今年一季度,长城汽车实现营业总收入290.38亿元,同比下滑13.6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4亿元,同比下滑89.34%。公司表示,盈利下滑主要系报告期仍处于产品结构调整期,基于2023年新产品上市节奏,加大新能源品牌建设及研发投入所致。
今年一季度比亚迪实现营业收入1201.74亿元,同比增长79.83%;归母净利润达41.3亿元,同比增长410.89%,业绩保持向上趋势。业绩的增长和车卖得好分不开,今年一季度,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超55.2万辆,同比增长92.81%,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从去年同期的24.67%增长至37.75%。
长城汽车以燃油为主,也是燃油车卖得好,长城哈弗系列是SUV小龙头,哈弗H6长期占据销量榜首,但是今年4月,夺得国内SUV销量冠军的是比亚迪宋,月销量33007辆,同比增长31.5%,而哈弗H6则位列第6位,销量15689辆,不及比亚迪宋的一半。
但这两年长城汽车的新能源汽车也有些增长,在上面长城汽车的销量里,前4月新能源车型销售4.27万辆,同比增长8.65%;海外销售7.38万辆,同比增长99.13%。而4月,长城汽车的新能源车型销售1.49万辆,同比增长284.06%,占比约为16%;海外销售2.18万辆,同比增长182.09%,销量占比达23.43%。
到现在长城仍是在转型中,很多燃油车都在经历转型,还有哈弗也是往新能源上靠拢,还发布了全新混动产品——枭龙与枭龙MAX,售价区间13.98万-15.98万元,后者售价区间为15.98万-17.98万元,从这些转型的车企来看,无论是价格上还是技术上应该都不如比亚迪做得好,想要在插电混动市场里分比亚迪或者是特斯拉的蛋糕很难,这两年比亚迪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市场,想要撼动比亚迪的地位也很不容易.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同期新能源市场份额排名,比亚迪市场份额为34.3%,排在首位,紧随其后的是特斯拉,市场份额为13.7%,长城汽车位居第十。在新能源汽车榜上,长城汽车销量被比亚迪远远甩在身后。
在新能源汽车补贴全面取消,整个市场都在为涨价而预热的时候,今年年初特斯拉进行了一次降价。然后是比亚迪紧跟其后,将一款入门车降到了10万元以内,再接着则是十多家新能源车企纷纷降价。等到三月份的时候,一些合资车企全受不了,也跟着降价,再不降价市场真的要控制不住了,东风汽车集团的7个品牌、56款车型全部降价,降得最多的一款,降了9万元左右,之后陆陆续续几十家车企都打起了价格战。当市场预期都降价的时候前段时间,特斯拉出乎所有人意料,在我国的车型居然涨价了,涨幅在2000块左右。
其他车企很少有敢这么做的,一方面是特斯拉有20%以上的毛利率,领先了很多车企,另一方面是特斯拉技术一直走在前面,比如最开始主张“一体式压铸”工艺,这就给汽车生产的成本一个下降的空间,像特斯拉给Model Y的整个后车身被做成了一个铸件,原来这需要80个零部件,制造成本直接降低了40%。今年马斯克提到了还要降低成本,优化造车的9个环节,比如车身一体化生产、减少稀土材料用量、降低充电桩安装成本等。
面对特斯拉这样降本的大趋势,国内车企纷纷跟上,如果不降价,就容易被侵占市场,如果降价,就要牺牲销量来保证利润,如果降价,最好的方式就是降低成本,像蔚来已经在新车的后座板用上了一体压铸技术,小鹏推出的新车也要上超大型一体化车身。
现在新能源汽车增长已经乏力了,厂商也进入增长瓶颈,或者是成长后期阶段,可能这几个方面是之后的竞争点,
首先是新能源汽车向下渗透,乡镇或者农村地区的人们购买的第一辆车往往选择燃油车。进入电动化高速发展阶段,大家再去买车很有可能会选择新能源车。所以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将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另一个发力点。
其次是电池技术创新,或者降本增效,降低成本上面已经提到过,我们主要说动力电池技术,动力电池不断冲击比能量上限,磷酸铁锂的寿命也在提升,一些厂家的半固态电池技术越来越高。接下来,会迎来电池市场份额和技术创新的竞争。
再次,仍是朝着低碳化、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智能化,之前,汽车产业变革的主题是电动化,但是之后,汽车产业变革的主题将是基于电动化的智能化,比如车载软件、人机交互、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之前德勤一项调查显示,90%以上的中国消费者表示愿意为车联网相关技术付费,其中25%~30%的消费者支付意愿超过5000元。也是因为一些汽车消费处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新的消费需求更多地集中在附加值较高、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年轻人更喜欢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等智能化。或许未来电动化的普及要靠智能化来拉动,单纯的电动汽车不会成为市场卖点,只有更加智能的汽车才是竞争焦点。
最后,就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像换电技术和超充技术。超充标准已经发布,慢充的有需充电和双向充电研发已经到位,预计很快开始大规模示范。电动车越来越多,正倒逼城市电网进行车网互动改革,这又是一个方向。
吕长顺(凯恩斯) 证书编号:A03。【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买卖依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