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畹町中国汽车市场销量,正在发生“油降电涨” 的重大结构性变化,而且还将延续。国内燃油车销量3年间下降了454万台,从2019年的2005万,下降到2022年1551万辆,这其中电动车的销量开始稳步增长。没准用不了几年,电动车的销量会超过油车。那么问题来了,电动车和油车能长期共存吗,在如今油电同价的时代,你会选择电动车还是纯燃油车呢?
收集了行业各位汽车研究学者对于这一话题的看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大家的看法和你喜欢的汽车类型哦~
长期这个词也要看怎么理解,如果是十年这样的周期,共存是一定的。如果把时间拉到无限长,基于当前市场环境的趋势判断,燃油车会越来越式微,直至被电动车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
但是反过来想,燃油车只要不是受政策管控的话,同样很难走到终结,至多是在多年以后不如电动车更受用户欢迎。燃油车的用户依然会剩下不少,况且当燃油车占有量低到一定程度,可能口碑及印象也会发生反转,比如大家开始怀念燃油车的好,这才是真实的情景。
燃油车和电动车本身是没有矛盾的,我们能看见的矛盾全是政策引导和车企为了抢蛋糕而刻意制造出来的,以前是谁赢他们帮谁,现在很多人学聪明了,看谁有希望赢就开始战队了。
尽管我们经常戏言“屁股决定脑袋”这句话,但是包括我自己在内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观点,这也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因为这毕竟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我们称之为“习惯”。
所以,在这种习惯下,天然的就不愿意接受改变这种习惯的变化(并不去讨论这种改变好不好),比如习惯了吃甜豆花,要改变我吃咸豆花,你说这有多难?所以,必然会找一些理由来反对吃咸豆花,诸如:
推论到汽车上,也是一样,每个形成驾驶习惯的人,都喜欢保持自己的习惯,比如开惯了轿车的喜欢轿车,开惯了SUV的喜欢SUV,突然要改变,必然是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人总是来和你说你现在的选择不好,不对,你一定听了不太乐意,要争辩几句,这也是很常见的自保和自我维护心里。
从体验上来说,新能源汽车本身的产品力体验大多没有特别大的问题,主要是在舆论的宣传上,由于流量和各种因素的叠加,导致新能源汽车很大程度上被和燃油车去对立起来,有点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感觉,实际上两者之间完全没有对立的关系,反而应该更多的是相互合作的关系。
但不幸的是,现实中把事情描述得非黑即白的情况通常会比较“有市场”,也能够得到更多人群的支持和讨论。
惯性思维养成好,就会给一件事物进行非黑即白的定性,然后分类化,简单化,商品化,标签化。但其实在现实中,我们都知道,好人也会做坏事,坏人也会做好事,对于朋友来说是一个热心的好人,可能对家庭来说是一个不负责任的爸爸,对于长官来说是一个负责的下属,可能对于下属来说是一个专断的独裁者。
回到我们讨论的新能源汽车来说,这项技术作为一个时代的新生事物,去了解和认知它是有成本的,这个成本包括时间,精力和资源等等各个方面。如果你需要全面去了解它,需要付出时间甚至金钱,而大多数人其实是没有意愿去付出这些成本去深入了解的。
往往这种时候“非黑即白”就必然出现,黑的人会直接把新能源汽车打包成两个字:“骗局”。亦或定性成:“人傻命多”,“小白鼠”。白的人事实也会很粗暴,他们会定性成:“超级先进”,“全自动”,“吊打XXX”等等。
实际上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有点类似于豆沙包和肉包的感觉,你很难去判断两种包子哪个更好吃,只能说那种更适合你,或者说那种更适合使用的场景,在这个情况下做出合适自己的选择。
目前我们看到的更多的都是车企宣布的停止研发的理念,而且这个事件节点都比较久远,比如十年甚至十五年后,在今天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10年后的事情谁能说的准呢?比如有什么新的技术革命,会不会又重启发动机研发或者开辟全新的动力体系都是未知数。
普通用户完全没有必要去为了这么久远的概念去产生自己的焦虑,只要根据自己的爱好,放心的去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就好了。
短期内全面替代内燃机车辆可能仍面临一些挑战。一方面,电动车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仍在进行中,尚未达到普及水平。此外,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和充电时间等方面仍存在限制。另一方面,许多汽车制造商和消费者仍对内燃机车辆有一定的依赖和偏好,并且许多地区的能源基础设施仍主要依赖于石油。
长期来看,随着电动车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电池成本的下降以及清洁能源的推广,电动车有望在未来取代大部分内燃机车辆。
试想一下,下一个时代可能是增程车新能源,只不过加的不是油,而是氢能源。氢负责发电,电机负责驱动。加一箱氢能源,续航2000公里?
现在新能源车型的销量一直在飞速增长,比亚迪前半年销量甚至已经突破百万辆,而油车的销量明眼能看出大不如从前,从2019年的2005万辆销售量,到2022年仅销售了1551万辆,这销量也少了四分之一,很多原本热门品牌热门车型销量都大不如从前,燃油车的停产和退市也对消费者来说也已经习以为常!
那么电动车和燃油车未来还能否长期共存其实真的不好说,推动全面电动化是未来一大方向,技术壁垒的突破也仅仅是时间的问题,当突破目前用户最焦虑的几大问题后,纯电的优势也将越发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