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悍农txt下载川西泉表示:“虽然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的发展速度强劲,但在信息技术方面,只是像排列智能手机的图标一样,目前并没有什么技术惊喜。”
近日,索尼本田社长川西泉(Kawanishi)在接受日媒采访时称:“虽然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的发展速度强劲,但在信息技术方面,只是像排列智能手机的图标一样,目前并没有什么技术惊喜。”在其看来,中国电动汽车的智能化似乎还仅仅停留于在车里看视频、听音乐的阶段。
其实,电动汽车之“新”,不仅在于采用了新的动力来源,更在于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重新定义了交通和出行。当下,汽车不再只是交通工具,而成为能够进行人机交互、不断迭代升级的移动智能终端。川西泉的评价是失之偏颇,还是有其道理?中国电动汽车智能化究竟到了什么阶段?
如果将川西泉的采访文章看完整就会发现,所谓“没有技术惊喜”其实是为索尼本田新款车型AFEELA打广告,广告中称AFEELA会给用户提供“独特的移动娱乐”。
2022年9月,索尼和本田正式合作,成立了名为SONY Honda Mobility(索尼本田移动出行)的合资企业,索尼移动公司总裁兼CEO川西泉任合资企业总裁兼COO。上任伊始,川西泉就放言要“对抗特斯拉”,声称 “索尼拥有打动人们的内容、服务和娱乐技术。我们正在让这些资源适应移动性,这是我们对抗特斯拉的优势,因为特斯拉没有提供任何内容服务。”
2023年10月,索尼本田移动出行在日本公布了该品牌首款车型AFEELA。在新车的宣传上,川西泉说,索尼的目标是要将车辆打造成可移动的多媒体大厅。为了推进移动智能化,AFEELA还让游戏制作团队Epic Games为其提供“虚幻引擎5”等技术。
近年来,“客厅娱乐化的体验”在电动汽车上十分流行,但娱乐只是智能汽车的一小部分目标,而中国电动汽车近几年智能化技术已经深入全产业链,并在产业链各节点取得了诸多进步。
在2023年的德国慕尼黑车展上,参展的除了整车企业,还有众多零部件企业和智能汽车软硬件供应商。中国智能驾驶行业上下游公司的参展数量,比往年提升了两倍多。
从辅助驾驶到高阶智驾,车载智驾芯片作为“数字底座”的作用愈发凸显,芯片合作方也成为车企智能化进展的重要战略决策。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数据,2023年上半年NOA计算市场,英伟达和中国企业地平线%以上的市场份额,尤其是搭载地平线计算方案的NOA车型数量领先。
再看激光雷达,在自动驾驶的世界中,车辆需要像人一样看路、识别物体,并做出智能决策,这种感知和视觉能力的关键便是激光雷达技术。中国激光雷达企业禾赛科技的超高清远距激光雷达AT128虽首次亮相慕尼黑车展,但其却已赋能多款量产车型,并在德国、挪威全面开售。
作为智能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自动驾驶技术在全球已处于领先水平。早在2019年,根据美国加州管理局公布的自动驾驶路测成绩单中,MPI值排名前五的公司中,有三家来自中国,分别是百度、Auto X和小马智行。
日前,国际知名调研机构Guidehouse Insights公布了最新的全球自动驾驶技术公司分析报告。其评估了16家为轻型到中型车辆开发Level 4级别自动驾驶系统的公司,并将其分为四个类别:领导者、竞争者、挑战者和跟随者。百度被列为第一梯队即领导者。从自动驾驶专利数量来看,百度的高级别自动驾驶专利数量达到了1537项,居全球第一。
提到自动驾驶,就必须提到风口浪尖上的高精地图。很长一段时间内,业内一直认为高精地图就是自动驾驶、智慧城市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于L3-L4自动驾驶来说,更是不可或缺的“自动驾驶燃料”。日本拥有全球最高精度的地图数据,可以提供厘米级的定位和导航服务。这些地图数据不仅包含道路的形状、宽度、坡度等基本信息,还包含交通信号灯、路牌、障碍物等详细信息。但最近一年内,已有包括理想、小鹏等超过8家企业表达了弃用高精地图的想法。这是因为高精地图是个庞大且复杂的工程,初次建图不难,难的是后续数据的维护和更新,拥有复杂路况的国家,昂贵的成本会成为车企不能承受之重。2023年3月,元戎启行正式发布DeepRoute-Driver 3.0高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成为行业首个宣布彻底解绑高精地图的自动驾驶企业。
2023年,中国自动驾驶行业又有了新的突破。在6月21日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将启动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组织开展城市级“车路云一体化”示范应用,支持有条件的自动驾驶,即L3级及更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商业化应用。
国内L3智能驾驶落地具备里程碑意义,一方面代表国家对智能驾驶产业的重视和决心,将为行业后续发展扫清障碍;另一方面加速AI创新在汽车端的应用,可能马上会迎来自动驾驶真正的商业化落地拐点。
对中国电动汽车产业来说,“市场换技术”方针正在成为过去式,目前已经进入技术输出时代。
事实上,早在2019年6月,自动驾驶重卡技术研发公司图森未来就与美国邮政(USPS)达成合作,为其提供自动驾驶运输服务,服务的线路是从亚利桑那州凤凰城邮政服务中心和得克萨斯州达拉斯配送中心,距离超过1600公里。当年9月,来自中国的新石器科技有限公司与阿拉伯地区首个B2C电商平台noon签署订单总量为5000台无人车的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搭建中东无人车智慧服务平台。当年12月,Auto X引入东南亚资本,并宣布在东南亚拓展业务。同样在这个月,智加科技在美国完成了无人重卡生鲜运输试运营,横跨美国东西海岸,为乳业公司蓝多湖提供自动驾驶货运服务。
川西泉的言论虽是管中窥豹——只看到了电动汽车智能座舱的大屏幕,但却也揭示了一个真相——智能座舱越来越卷了。
从多屏互动到舱内全场景交互,从中控娱乐快速延伸到更多元化的车内娱乐平台;越来越多元化功能集中上车,座舱空间的营造(包括氛围灯、香氛等)以及AR技术的应用等等,开始深刻影响着用户体验。
进入21世纪后,汽车产品在全球范围得到普及,消费者对汽车座舱也有了更多娱乐化方面的需求。2004年,宝马成为第一家提供HUD抬头显示的汽车制造商,可以将相关的驾驶信息投射到挡风玻璃上。这些海外品牌汽车上所配备的科技配置无疑令当时的国内消费者们大开眼界。2012年,特斯拉Model S发布,让传统车厂见识到智能车机系统的“打开方式”。特斯拉把一块17英寸大屏放到了更重要的位置,相比传统座舱,智能座舱内的实体操作键极少,操控主要经由触控屏来完成。有时还可用声音、手势等辅助指令操控车载设备,虽然当时并没有完全取消实体按键,但设计师们把更多的交互从实体按键转移到大屏上。
此后,志在将汽车打造为“第三生活空间”的车企看准智能座舱,相继在新车型中植入了观影、电竞等丰富的生活场景。作为人车交互的窗口,汽车屏幕成为凸显智能科技的一部分,屏幕内卷随之而来。
数据显示,2021年发布的新乘用车中,中控彩屏和中控可触摸屏的渗透率均超过了90%。根据全球市场调研机构Omdia预测,2030年全球车载显示市场的出货量将达到2.38亿片。
在电动汽车车企更加注重用户体验的大趋势下,车内屏幕的娱乐功能正在被进一步开发。2018年12月,小鹏汽车在G3车型上配置了业内首款智能车联网K歌产品,自此拉开了KTV上车的序幕。此后,同为新势力的蔚来、理想、威马,作为传统大厂的比亚迪、东风、广汽、吉利纷纷挤入该赛道,在座舱娱乐功能的拓新之路上争相布局。
除了屏幕本身和App的花式堆料,屏幕外的“堆料”也不遑多让。首先是创造各种使用场景,比如特斯拉的宠物模式和露营模式;新的理想l9则创建了奶爸模式、小憩模式等家庭模式;极氪等给所有座椅加上按摩推背功能、多款车可接游戏手柄……
屏幕内外的内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能源汽车品牌当下的茫然与焦虑。目前,距离L3级自动驾驶车辆真正大规模上路还有一段距离,车企基本标配L2级别的自动驾驶,在功能性和可靠性差距不大。与智能手机类似,当变革性技术,如芯片、处理器等出现瓶颈时,就只能通过屏幕的大小、厚度、拍照、色彩等内容来给手机赋能。或许,一个产业总会有一段时期需要等待技术变革带动行业再次革新,在此之前,“内卷”也好,“堆料”也罢,就不难理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