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烧烤配方又到了农历年底消费旺季,大家开始置办大大小小的年货。在这个过程中,消费陷阱是最让人头疼的。尤其是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买车,上当受骗的事情时有发生。我们综合了网易汽车频道防范汽车消费陷阱的专题,对汽车消费中频率最高的陷阱圈套作了逐一分析,希望能对你买车时有所帮助。
案例:一汽车销售人员透露,一些汽车经销商赠送配置号称进口或优质产品,其实是一些质量极为低劣的廉价产品。
消费者在选购有“大礼包”赠送的车型时,应该先搞清楚“礼单”上的东西到底值多少钱之后再做选择。
有些厂商为制造卖点蓄意炒作,大打新概念的牌子,动不动就标榜“技术创新”、“与世界同步”。
案例:销售人员极力鼓吹某车的ABS、家庭影院如何先进,老王便爽快地下了订单。最后一问别人才知道,像这种配置大多数车上都有,根本不是最新配置。
别单看广告,多请教专业人士,多去车市看看,做到对汽车市场和汽车产品心里有数。
案例:看着经销商打出了“降价补偿”的大旗,举棋不定的吴小姐狠狠心买了车。可不到半个月,这车就优惠了1万多元。吴小姐找到经销商要求补偿,得到冷冷的一句话:“我们说的是如果厂商宣布降价,我们才补偿给你。”
案例:陈小姐买回一辆新车,懂行的朋友说这车看起来至少跑了几千公里了。但仪表盘显示的却只有6公里。
一看轮胎零公里新车的轮胎,是完全没有磨损的。二看“三漏”:有没有出现漏油、漏水、漏气等现象。
案例:朱先生一直关注刚刚上市的某热门车,经销商以产能不足、订单过多等种种理由提出需要加价2万元才能提车,否则起码等上5个月。
搜索加价新车厂家的安排计划,你就会看到,它庞大的产量计划,供应不足是完全不可能的,个别加价完全是炒作。
案例:一家经销商正在大肆宣传其买断了某车型,以全国最低价销售。小李觉得是出手的时候了。没想到把车买回家之后,却发现这辆车的生产日期已经一年多了。
包括买断销售在内的任何促销方式,消费者都应该多长个心眼,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充分了解。
少数汽车经销商会将被撞的车辆重新修理一番,以新车名义卖给顾客。案例:王先生花20多万买了一辆车,使用中发现车右前大灯有水雾,后轮一个轮胎被轧坏。不久后该车又因空调不制冷被送去维修站,结果发现这是一辆撞过的车。
鉴别翻新车首先是看外观漆面的整洁度和光洁度;其次是听发动机是否发出噪声。还可以找懂车的朋友帮忙。
“柠檬车”在美国指有缺陷的汽车,一些“精明”的进口车商把这种车引入国内,隐瞒来历进行销售。
案例:最近,李先生刚买了辆进口新车,外表看上去崭新亮丽,可没想到刚开没多久,就出现了一大堆毛病。经检查后发现这辆轿车竟是已经在国外上过牌照的洋二手车。
案例:王先生在网上看中了一款低价车,通过邮件向对方咨询后决定购买。在先汇出了1000元后,对方又相继以各种理由要求王先生数次汇钱,总共汇出5万多元后,对方电话停机。王先生至此方知上当。
案例:贷款买车时,经营者强制消费者到指定银行贷款或到指定保险公司办理保险,并收取高额手续费。办理贷款购车手续时,故意多收取款项。
不说明“”服务具体每个环节的价格,而是给出模糊的总价,便于在其中做文章。
案例:为了方便,张先生选择了商家的服务方式,与商家约定全部购车费用并签订了合同,商家口头承诺多退少补。但最后张先生发现开销比自己办要高很多。
其实上牌费用、保险费等都是可以比较精准地算出来的。保险可能会有误差,但一般差额都不会太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