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川瞳近日,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关系司发布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共享用工指导和服务的通知》,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对“共享用工”的支持,并强调要依法维护劳动者在共享用工期间的权益。
随着“共享经济”、“共享社会”概念的普及,共享用工也正在成为不少企业的新选择。其实,这项工作汽车企业早就已经开始进行探索和实践,以华晨汽车为代表的车企还取得了一些值得肯定的成果。不过,作为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先导产业,汽车行业以人才发展的平台化理念和“人才去中心化”概念的提出为代表,已经在单纯的共享用工基础上更进一步,汽车人才共享化的前景值得期待。
今年2月,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盒马鲜生“跨界租用”蜀大侠、望湘园、57度湘、西贝和茶颜悦色等30多家餐饮企业员工的消息曝出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其实这一模式在汽车行业里早已有之,华晨汽车就是这一模式的实践者。
2018年,在充分分析和把握行业、地区劳动用工动态和趋势的前提下,华晨汽车探索出一组以“共创、共享、共赢”为主基调的人力资源共享模式,建立了共享用工平台,当年华晨集团的劳动生产效率就提升了13.9%,人工成本节约了约1.6亿元,参与员工的收入提升了2~3倍。
在华晨集团的积极推动下,中国汽车行业的共享用工蓬勃兴起,但“共享用工”虽好,企业目前也仍将面临一些风险。上海同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毛晓峰就指出,共享出去的员工跟原单位的关系没有切断,导致原单位仍要承担员工风险,或者员工“放”出去,可能会“收”不回来等。此外,共享用工还存在可持续性不高,以及被共享员工面临借出方是异地时意愿不高等问题。
不过,汽车企业人力资源工作者普遍认为,由于目前共享用工尚处在初期发展阶段,必然会产生大量的问题,相信随着实践的深入,参与企业的增加,最终会达成一些行业共识,或者专业的服务型机构,难题也将迎刃而解。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人才需求和要求逐步提升,人口红利正在逐步消失。”汽车人才研究会理事长朱明荣曾在一次公开演讲中提出,从产业发展来讲,汽车产业的发展将带来未来出行方式的变革,共享经济的发展也必然带来人才的共享。
这里提到的“人才共享”和“共享用工”并不完全相同。在大家普遍的认识中,共享用工更多还是指生产工人,但事实上,不光一线生产员工可以共享,跨界人才同样可以。
前不久,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田勤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专访时提到了他们的新思路和新做法。“当人力资源管理不再是过去的人事工作理念,逐渐成长为‘猎聘’、‘咨询’和‘投资’的人才经营机构,人才发展的平台化理念也应运而生。”田勤指出,为更好服务于企业的跨界创新人才,长安汽车实施了“平台化人才培养项目”。据悉,通过与一些创业团队合作,并把他们定义为长安汽车的“合伙人”,既可以共享其技术与人才,又可以为对方的发展提供一定支撑与帮助。
人瑞集团执行董事长、CEO张建国也曾公开分享过“灵活用工”的概念。例如滴滴司机就是自由工作者的身份,企业以此降低了用工风险和成本。他还指出,灵活用工的渗透率在国内不到1%,美国超过了10%,日本和欧洲达到了5%。一些企业已经开始采用这种模式,但是国内很多企业却根本没有这方面的意识。
朱明荣建议,企业的用人观要从“我拥有”向“我聚集”转变。未来,企业使用人才,很可能会从“人才雇佣制”向“人才共享理念”转变,“平台+个人”的组合模式有望成为未来社会的普遍形式。当然,朱明荣坦言,人才共享将给人才的企业所有制、地区所有制、国家所有制带来挑战,客观上要求从更广的角度、更大的范围、更高的效率来配置人力资源。
近段时间以来,由于国际形势变化,“逆全球化”正在越来越多地被关注和讨论,如何应对“逆全球化”,如何在新的复杂国际局势中实现中国汽车人才的国际化?人才共享,或许也是一条应对之道。
此前,汽车人才研究会举行的2020第七届全球华人汽车精英联合年会暨“中国拥抱世界”汽车产业创新论坛在谈到“逆全球化”时,世界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FISITA)技术委员会主席马芳武提出,随着数字和互联网科技的日新月异,人才也可以实现“去中心化”。他认为,在统一的指挥和调度下,汽车企业的工作内容可以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由不同的团队分别完成,大家不一定再需要一起办公。当每个小团体成为一个新单位或集群,这也将有利于应对更加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以及获得更多人才提供的智慧与创意。
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话,国际人才的共享化也就呼之欲出了。此前,组织发展专家、上海交通大学特聘讲师白睿就提出过这一思路。“当今世界各国之间已打响了人才争夺战,很多国内企业通过海外并购在获取资产的同时,把优秀人才的剩余价值也一同‘并购’过来。”在白睿看来,我们应当心怀世界,真正把世界人才纳入自己的人力资源部,通过重新定义工作和人才,探讨委托共享、借用共享、购买共享、并购共享、项目共享和候鸟共享的世界人才管理机制,并以此丰富共享世界人才。
在展望“十四五”的汽车人才发展时,田勤相信,随着汽车产业跨界融合的不断深入,车企的人才理念有望慢慢朝着“不求拥有,只求所有”的方向转变,汽车人才也将推动自身价值的不断最大化,最终实现汽车产业的健康长足发展。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9)4715-493号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2)0000064
公司名称:北京空间变换科技有限公司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