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艳菲时光倒退10年,可能谁都想不到今天的新能源汽车,能够从交付量上逐步缩小与燃油车的差距,尤其是合资品牌,在吃了几十年传统燃油车红利之后,依然坚定看好“情怀”二字对消费者的巨大吸引力,但风向的变化,似乎是在告诉他们:时代变了,你得认怂。
对于合资品牌来说,怎样顶住新能源的压力,保住市场体量,或者延缓市占率缩水速度,是当前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必须妥善解决的头等大事,怎么解决,似乎只有一个办法:降价。
回看11月份国内汽车市场的总体排名和车型销量,我们发现:新能源汽车已经稳稳地占据了头部阵营,前四名都是新能源汽车(有三款纯电动汽车),而且销量均超过2.6万辆,前十名当中,新能源汽车则占据了六个席位。
虽然轩逸、朗逸、凯美瑞和速腾占据四席,但销量缺乏亮点,均未能超过2.3万辆。
六款新能源汽车销量总和为205679辆,而四款燃油车销量总和为81108辆,双方的体量比值为2.54:1。
轩逸销量计入了e-power车型,凯美瑞计入了混动车型,如果去掉这两个新能源车系销量,那么纯正燃油车的体量还会更小。
而11月份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了78万辆,渗透率提升至33.8%,再结合市场前十名体量对比数据来看,足以说明头部市场的变化,直接决定了整个市场的走向。
12月份第二周(5-11日),国内汽车交付量达到了46.2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14万辆(同比增45.7%,环比增8.8%),燃油车32.2万辆(同比降3.2%,环比增24.6%),这几个数据说明什么问题?
说明燃油车在2022年最后一个月里开展了疯狂反扑,动力就是去库存,似乎每年的最后一个月都会上演这一幕,但今年又有所不同,因为几乎所有燃油车都被迫加入到“价格战”大军当中去了。
但是,头部市场体量对比告诉它们,消费者已经不再偏好燃油车,哪怕是你采取价格战。
轩逸11月份销量不及年内月销高点(6月份45767辆)的50%,朗逸11月份创下半年月销新低(21735辆),速腾环比微增,凯美瑞环比下降。
再分享几个,迈腾、卡罗拉、雅阁、思域11月份均创年内月销量新低,帕萨特连续两个月环比下降,宝来、荣放创下半年新低。
反观11月份的新能源汽车,宋PLUS DM-i、海豚、元PLUS、汉DM、唐DM、AION S,则是连续数月环比正增长,model Y创下月销量新高,宏光MINIEV始终维持在3-4万辆的水平线持续正增长,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头部市场带动下级市场,导致整个市场的关注度完全倾向于新能源汽车一边,个别燃油车的增长,并不能左右整个燃油车军团战斗力的下降。
像丰田中国等少数合资品牌,随着12月份的努力,还是很有希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但大多数合资品牌或只能接受完不成任务的结果,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从今年10月份开始的集体大降价浪潮,是维稳燃油车市场、合资车市场的唯一有效手段。
丰田系紧凑级车型中,卡罗拉、雷凌、凌尚等,终端优惠已经超过2.4万元,库存车则超过3万元,双擎车型则高达4.5万元;中型车当中,凯美瑞、亚洲龙优惠高达3万元,库存车甚至给出4万元优惠,汉兰达、皇冠陆放已经出现5000元以上的降幅。
在2021年同期,丰田系主销车型终端优惠少得可怜,比如凯美瑞几千元算高的,2.5L车型甚至需要等很长时间才能提车,汉兰达至少是平价提车。
本田系紧凑级车型中,思域、凌派、型格等,终端优惠均达到2万元,库存车则超过2.5万元;中型车当中,雅阁、英仕派优惠超2万元,库存车超过3万元,皓影优惠接近3万元,CR-V也有1.8万元以上优惠。
在2021年同期,思域、雅阁、CR-V等主销车型,终端优惠能达到1万元就不错了。
大众系车型当中,几乎所有主销车型,都在遵循3万元起步的优惠策略,比如帕萨特、迈腾、速腾、探岳等,像朗逸、宝来、途安L、桑塔纳等车型,终端优惠空间更大,即便是威然、Polo、高尔夫这样的价格坚挺车型,也有万元左右的让利了。
其他合资品牌都在效仿头部车企,开展价格战,像标致、雪铁龙等品牌,则是直接把新车指导价给拉低到同级别国产车的水平,福特也是这个策略,但终端已经出现松动。
不管是基于原指导价的大幅度降价,还是直接拉低指导价,都起到了维稳合资车的积极作用,极大地延缓市占率下滑趋势,从Q4合资品牌调价幅度来看,绝对是史无前例的。
但是,新车价格历史性的下探,便宜了买新车的消费者,却苦了那些提前买到这些合资车的消费者们,毕竟他们之前选择诸如丰田、本田、大众等品牌车型,除了看好产品力之外,还有明显高于国产车和新能源汽车的保值率。
从3年品牌保值率排行榜来看,丰田高达77.87%,本田为71.69%,日产也有65.12%,而中国汽车品牌3年保值率普遍低于60%。
高保值率的基础,是新车交易价格的稳定,或者说新车成交价基本看齐指导价,像凯美瑞、汉兰达等车型,都曾经是平价销售的典范,但随着年底新车价格骤降,比如凯美瑞同期成交价下降2万元,同款二手车交易价格势必联动下调,下调力度可能没有新车那么大,但今年的二手车市场相当萎靡,再硬抗“高保值率”卖车,只能把消费者推向新车市场。
对于合资品牌来说,牺牲保值率换取市场空间不缩水,或者少缩水,是非常值得的,毕竟它们的单车毛利率远高于国产车,曾经依靠高溢价率,博取高利润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了。
而合资车“保值率高”这块牌子,也将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和燃油车疯狂的价格战逐渐成为历史。
虽然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逐步提高,但2023年起取消新能源车补贴之后,市场必将迎来一次大洗牌,销量增速甚至会出现倒退,因为目前新能源汽车主销车型价格普遍低于20万元,在这个价格区间里,指导价上浮几千元,甚至上万元,对于消费者来说还是触动比较大的。
另外,虽然未来一定是新能源汽车的时代,但我相信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燃油车依然有着庞大的消费群体支撑。
一方面,新能源技术革新太快,未来的上升空间太大,导致二手车价格极不稳定,但燃油车技术趋于成熟,相比于新能源汽车要更稳定,同价位车型的保值率对比来看,燃油车高于新能源车。
一方面,燃油车故障率明显低于新能源车,可靠性更高,只属于内燃机的动力输出体验,似乎只有燃油车爱好者才能体会,如果不考虑燃油费支出成本,它依然是大多数人选择的对象。
一方面,新能源汽车现在引以为傲的智能化、高科技体验,必将在短时间内,以同样的方式转嫁到燃油车身上,两者的差距可能最终归结到动力系统上去。
虽然欧盟此前通过了2035年禁售燃油车法案,但随后便遭到了包括意大利在内的多国反对,甚至联合葡萄牙、保加利亚等国,提议推迟燃料汽车停售日期至2040年,而我国并未明确燃油车停售时间节点,在这件事上,还是非常谨慎的。
未来较长一段时间里,燃油车、新能源车或将呈现出共荣共存的局面,就好像马自达一样,虽然市占率不断缩小,但依然有它的忠实粉丝。燃油车也一样,新能源是趋势,但谁都不可能阻止你身边的人,义无反顾的选择燃油车,我想,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倒逼燃油车不断刷新价格底线,或许也是一件好事。
其实牺牲保值率的不仅是合资品牌,也包括很多国产燃油车,他们都是新能源时代健康、快速发展的垫脚石,谁也不想轻易放弃原本属于自己的那块蛋糕,与新能源汽车相比,燃油车溢价率明显更高,也有进一步降价的资本,但市场能保多久,真不是它们说了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