搪瓷拼装4月17日的“第五届国际汽车关键技术论坛”上,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发表了“迎接汽车产业与ICT产业的融合”的演讲,正式对外公开华为进军汽车产业的战略路径。华为将面向云服务、智能网联、智能驾驶、智能互联、智能能源五大领域提供解决方案。
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军汽车行业,让我觉得汽车产业的潜力远远还没有被释放出来。
我们纵观过去二十年的发展,对我们改变最大的应该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技术正在变成一个底层生态,改变了人们的衣食住行场景,赋能各个产业,比如金融,比如手机,比如家居,比如汽车......
4G通信技术的发展,催动智能手机,继而诞生移动互联网革命,我们发现,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手机了,我们所有需要的服务都被集成到手机上,手机成为生活场景的枢纽。
今天我们不讨论新闻,不具象讨论那一家公司,不讨论技术实现,我们畅想一下未来的汽车是什么样的,未来的汽车与人的交互方式会是什么样的。每个人的想象力尺度不同,畅想也不同。
我们先看一组数据,工信部数据显示中国网民数量2018年突破8亿,美国媒体Zenith 研究报告中显示中国智能手机数量达13亿。
公安部数据统计,2018年全国新注册登记机动车3172万辆,机动车保有量已达3.27亿辆,其中汽车2.4亿辆,小型载客汽车首次突破2亿辆;机动车驾驶人突破4亿人,达4.09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3.69亿人。截至2018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2.4亿辆,比2017年增加2285万辆,增长10.51%。
但全球汽车行业发展不均衡,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智能汽车在艰难前行,以燃油车为代表的传统车企也在寻求技术转型。智能汽车产业开始觉醒,对汽车的开发改造已经开始。
那我的第一个畅想就是:汽车是继手机之后的第二大互联生态和服务集成,智能互联是趋势。软件控制汽车,汽车重构生活。
比如加油或充电时汽车不通过手机直接进行无感支付,汽车可以控制家庭空调/窗帘/灯/门锁,也可以通过汽车预定餐厅/视频会议,所有的应用软件可直接安装在汽车端,汽车-手机-家庭-服务互联互通。
事实上,据我了解已经有公司在往这个方向探索了。汽车成为继手机之外的第二大服务承载,智能网联汽车全面落地,难的不是技术,是供应链体系的开放,是服务的集成。
科技的发展趋势,从最根本的方向出发,是变革生产力方式,解放手,解放脑,解放人。再往根本说,所有的技术/模式创新有三个立足点: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优化体验。
关于汽车驾驶也是一样,自动驾驶企业花重金开发自动驾驶系统,目标是通过自动驾驶技术去解放人,接管车,降低事故,提高安全。
马斯克不认为自动驾驶对他来说是个愿景或者梦想。他认为汽车工业从过去到现在实际上有两次工业革命,一个是向电气化过渡,另一个就是自动化。没有自主权的汽车,跟马没有区别。汽车完全可以驾驭自己,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如果不参与到这场自动化革命,你造出来的汽车就没什么用。自动驾驶的汽车要比非自动驾驶的汽车在价值上高出5-10倍。而非自动向自动驾驶的完全过渡,会发生在未来的5-10年内
想象一下完全自动驾驶的场景,从家里出发,车已经在楼下等候,上车后告诉汽车此行的目的地,然后汽车自动托管驾驶,不管是变道/超车/转弯掉头,汽车本身都可以完全实现,我们上车后可以处理工作,与同事视频会议。到达目的地后汽车自己寻找附近的停车位停泊。
放眼全球,在自动驾驶领域不管是计算机视觉处理的方式,还是激光雷达的解决方案,没有哪家公司能实现完全自动驾驶应用落地,就连实现L2级自动驾驶量产的车型都寥寥无几。
自动驾驶行业犹如黑洞,大家都知道有一天会到底,会实现,大家都在努力,并且都在巨额资金投入,但什么时候实现,不知道。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体会,我开特斯拉出门,发现在我的前面也有一辆特斯拉,强烈的社交欲望从心里燃起,但我除了去撞他,并没有其他方法认识对方。我的做法是拍个车牌号照片,发到车主群,配一句话:这个车主在群里吗?
如果同一品牌/同一车型的车辆在出厂时,就组成了一个以汽车为切入点的虚拟社区,在街上遇到时,车主可发起社交请求,对方同意后可直接视频或者语音通话,汽车自动记录社交列表与ID。
车与车的交互打破了社交的空间限制。但光从社交出发,这并不足以让车企去开发相关的技术。
但从车与车产生交互这个角度去深入畅想,是不是可以优化自动驾驶的数据处理方式。
如果车企都开发与其他品牌车型相兼容的汽车感应装置,车与车之间在一定距离内可以相互感应交互,并且汽车实时记录处理驾驶行为数据,经过汽车大脑数据可视化分析处理,可以避免车与车碰撞/追尾等事故。
物体没有生命,科学技术就是要将物体拟人化,车辆是我们的“小老弟”,“小老弟”要学会自己处理一些事情。
AI技术在汽车行业的应用最多为自动驾驶,部分新造车企业还将车内应用植入AI技术,及语音自动识别,概念一直有,但做到语音识别控制汽车内应用的车企少之又少。
语音识别主要是语言设别/语音设别/语意识别,要提高大量的机器学习模拟训练。自主研发门槛很高,车企都用第三方解决方案。
在购买汽车后,录入车主的人脸以及声音,车主走到汽车车门位置,汽车通过人脸识别或者车主开门指令分析开启车门,进入车辆后语音控制启动车辆,汽车完全自动驾驶至目的地。
车主也可输入经常驾驶此车辆的其他人人脸和语音信息,设置可调度权限,车辆自动设别主客关系。简单点说车主是最高权限管理员,最高权限管理员可授权其他普通管理员驾驶车辆,并设置普通管理员操作权限。
以上几点畅想其实并非不可能实现,而且某些方面也有公司开始了探索,但总之,不同品牌汽车的交互是趋势,要么车企联合,要么第三方开发兼容耦合方案。
我深信不疑的是,汽车正在成为人们生活场景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汽车会成为人与人/人与物交互的平台。汽车会成为“会移动的智能手机”。
今日,毫末智行官方宣布与映驰科技达成战略合作。未来,双方将依托在各自领域的优势,联合打造具备高性价比、高竞争力的单征程3芯片行泊一体方案。毫末智行董事长张凯表示:“2023年实现城市NOH点到点的导航辅助驾驶功能是行业竞争的焦点,行泊一体方案的量产搭载也进入关键期。映驰科技是国内领先的智能驾驶计算方案提供商,有着丰富的平台软件及泊车应用开发量产经验,双方的合作不仅可以提升产品力、塑造优秀的产品体验,更可以助力毫末形成量产壁垒,筑就强大的供应链体系,抢占市场先机。”映驰科技 CEO 黄映表示:“映驰科技研发的单征程3泊车方案已经率先在业内实现量产交付;同时,针对市场趋势,映驰科技凭借强大的软件平台产品能力,研发了业界首个单征程3行泊一
芯片加速上车 /
宏景智驾与安霸基于CV3-AD开启战略合作,共拓全球市场摘要:安霸携手宏景智驾基于CV3-AD AI SoC 展开一系列合作,为全球市场提供高等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2023年2月8日,中国上海,Ambarella(下称“安霸”,专注于AI视觉感知芯片的半导体公司),携手杭州宏景智驾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宏景智驾”)宣布,双方正式成为生态战略合作伙伴。宏景智驾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AD 系列AI SoC,开发高算力汽车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平台,并配备宏景智驾量产级感知、行车和泊车规控算法软件,为客户提供高等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双方将展开一系列合作,共同开拓全球市场。依托于全栈自研的技术优势,宏景智驾通过其先进的感知软件
如今距离自动驾驶车辆的普及还有很长一段路,而我们中的大部分人也不急于放弃对方向盘的掌控。近期美国汽车协会的一项调研显示,与开发全自动驾驶体验相比,大部分用户更乐于看到对现有驾驶辅助系统的改进。事实上,85%的受访者表示对自动驾驶技术感到担忧或感觉没有把握。不过,原始设备制造商(OEM)仍在持续推进自动驾驶汽车(AV)技术的发展,并进一步拓展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的优势,未来将有望通过更加成熟的自动驾驶技术实现此类优势。由于能够避免驾驶者人工操作失误的弊端,自动驾驶可以为所有乘客(以及驾驶途中遇到的行人)带来变革性的安全水平。它们还有助于提高交通技术的普惠性,改善空气质量,并可结合周密的城市规划,减少交通堵塞,造就更加环保的城市
汽车持续发展 /
日前,据相关媒体报道,华为车BU首席运营官、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总裁王军已经被停职,华为车BU CEO余承东将独掌智能车业务。据悉,此次调整或与王军所负责的汽车板块业务进展不顺有关。目前,华为在汽车领域主要有三种布局模式:第一种是标准的零部件模式,即为车企提供标准化部件,如电机、电控等;第二种是华为HI模式,主要是与车厂深度合作,进行技术迭代,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方面不断升级用户体验,例如与北汽、广汽、长安等的合作,就是这种模式。第三种则是智选车模式,即华为不仅可以为车企提供全栈的解决方案,还包括软件运营,以及华为终端业务近十年来TO C转型所积累的品牌、渠道、零售、营销经验,在产品定义、用户体验、工业设计、美学设计等方面的把握
HI模式何去何从? /
根据市场调查机构 Gartner 公布的最新数据,全球十大 OEM 在 2022 年的芯片支出同比下降了 7.6%,占整个市场的 37.2%。苹果在 2022 年,以 11.1% 的市场占比仍然是全球最大的芯片买家。从具体的前十大芯片买家排名来看,2021 年的所有前十名公司大都在 2022 年保持不变。其中,苹果连续第四年位居半导体采购客户榜首。由于苹果不断转向拥有自己自研芯片,该公司将计算微处理单元 (MPU) 的支出减少了 11.7%。然而,苹果在非内存芯片上的支出增加了 2.8%。三星电子排名第二,联想第三,戴尔升至第四,步步高、小米、华为分别排名第五至第七。Gartner 高级总监分析师 Masatsune Yamaji
同比下滑最大 /
2月4日,有消息称华为车BU COO、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总裁王军已被停职,余承东将独掌智能汽车业务。针对相关报道,华为暂未回应。如果属实,将会对华为造车产生什么影响呢?时间回溯到2019年5月,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正式成立。该部门是华为的一级部门,总裁为王军,最高负责人是徐直军,自身的定位是:不造车,帮助车企造好车、卖好车。如何帮助车企造好车?华为车BU对外有三种商业模式:Tier1(传统零部件供应商模式,为车企供应智能化零部件)、HI模式(Huawei Inside 模式)、智选车模式。不难看出,Tier1较为传统,HI模式和智选车模式是主要的争议赛道。鉴于华为当前的境况,谁能快速发展,必将占据主导权。由此,这场“造车”大
造车板上钉钉,为何总说“不造车”? /
汽车传感器技术产业分析
产业年度总结报告
高通推出全球首个5G NR-Light调制解调器及射频系统,赋能新一轮5G终端扩展
打造健康生活,成就强劲工具 TE Connectivity (TE) 智慧生活子系统解决方案
【报名赢小米手环、膳魔师保温杯等好礼】罗德与施瓦茨HDMI 1.4b/2.1 接口测试
站点相关:动力系统底盘电子车身电子信息及娱乐系统安全总线与连接车用传感器/MCU检测与维修其他技术行业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