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育器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以车为家了,所以,只有体验做到极致,才能真正赢得用户的心。深蓝S7,作为一款新能源中大型SUV,它凭什么,在这个竞争非常激烈的细分市场,赢得年轻家庭用户的选择?
行业标准对于座椅内海绵填充物的厚度要求是6-8mm,而深蓝S7采用了12 mm厚的复合厚海绵,和20mm厚的聚氨酯发泡记忆海绵,座椅更柔软、回弹性更好,充分的平衡了支撑性、包裹感、柔软感,更适合长途乘坐。
通常来说,腿托的长度为250mm,而深蓝S7的腿托长度又增加了40mm,宽度是360mm。
再配合上比行业标准硬度更低的一体式睡眠头枕,在保证柔软性的基础上,又在侧面增加了头部的支撑性。
普通的座椅按摩,是机械气袋式,通常也只有按摩腰部的3种模式选择。而深蓝S7的座椅按摩,可以按摩肩、背、腰,还有有8个模式、3种强度可选,这样的座椅按摩功能,实用性更强,就相当于把专业按摩座椅搬进了车里。
中低端的座椅通风功能,通常采用吹风式的通风方式。而S7的座椅和理想L7一样,采用了吸风式的通风方式。空气从座椅的表面吸入,再从座椅的下方排出,从驾乘者的皮肤表面流过,带走热量与汗液,没有明显的被风扇直吹的感觉。
另外,深蓝S7的座椅通风,每小时最大吸风量是19m3,而行业最高档的水平目前只能到16m3,别小看这3m3,它直接影响了极速降温时的效果。
有科学依据显示,当心脏与膝盖处于同一水平线时,能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均衡分散身体的压力,能够让人有效的放松下来。
零重力,是通过结构设计,让臀部、腿部、背部来均匀分担身体的重力,让身体放松下来。从问界AITO,到智已、飞凡,30万级的智能汽车在2022年“卷”了一波零重力健康坐姿座椅。而20万级的深蓝S7在前排也配上了双零重力按摩座椅。
4向电动腿托、主驾16向座椅电动调节、副驾14向座椅电动调节,从1.5米到1.9米的人,都能一键在车内120°躺平。
另外,深蓝S7的一键零重力座椅调节,不用等待太长时间,整个调节过程不会超过6秒。为了避免零重力座椅调节时的误伤,还设计了防夹功能。
有很多车的智能语音助手功能都很鸡肋,遇到复杂场景,就不灵了。而深蓝S7的语音助手,就算车内坐的人再多,也能通过声纹识别精准找到唤醒人,实现声源精准定位。
语音助手的响应速度也很快,从发声到视觉文字反馈,不到1秒钟;而从语音交互到完成执行,则不超过1.3秒钟。
向日葵的特点是,会朝着太阳的方向开放。以向日葵为灵感,深蓝S7的无极档位悬浮中控大屏,可以在15°的幅度内左右旋转,能兼顾主驾位和副驾驶位的大屏使用需求,也符合视角范围、颈部肌肉、骨骼构造等人体工学原理。另外,中控大屏的反馈速度也很快,能在0.2秒之内响应。
深蓝S7的副驾屏选择安装在了传统遮阳板的位置,既能遮阳,也能充当副驾娱乐屏的功能。副驾在观看屏幕时,不需要低头,能很好的保护颈椎。
这块副驾屏,能一键在0-135°之间无级调节旋转,还能投屏,有独立蓝牙音源,不会影响主驾的行驶。
副驾驶的最佳观影姿势应该是这样的,副驾屏展开角度为110°,零重力座椅后背展开到45°,坐垫的倾角为15°,这就是深蓝S7可以在4秒内一键进入的TV模式。
智能汽车的车内功能实在太多了,没有物理按键,全靠动嘴来和智能语音助手交互。如果,你不想“动嘴”,只想“动手”。深蓝S7还提供了拍照、播放和暂停音乐、打开收音机、打开视频、接听电线种手势识别,可以通过比个手势就能完成快捷交互。
特斯拉Model Y有停车模式、超级充电模式、空气质量模式、娱乐模式、自动驾驶模式五种智能场景模式;蔚来有不下电、露营、宠物等驻车场景模式;理想L9有三种能源模式;而深蓝S7开发出了12种车内智能情景模式。
车内关怀模式、隐私模式、恒温座舱模式、吸烟模式、露营模式、冬季模式、音乐灯光秀模式、小憩模式、洗车模式、哨兵模式、冰雪模式、篝火模式,共计12种,它们都可以一键进入。
车灯有696颗LED光源,它可以显示系统预设的图案,也可以在中控屏上自己手绘图形,然后把它呈现在灯语中。
如果HUD的提示有效信息太少、显示字体太小、提示不及时,亮度不够看不清,配上HUD反而会影响行车安全。
谈到亮度,深蓝S7的AR-HUD,有着53英寸的超大尺寸,更为重要的是,它的最高亮度是15900尼特。并且,它能在不同的光线下进行自适应亮度调节。
尼特,是亮度单位,是光强与人眼所见到的光源面积之比,是人对光强度的感受。
行业对车载HUD的要求是要达到入眼亮度10000尼特以上,而主打智能的飞凡R7搭载华为AR-HUD的亮度是12000尼特,全系标配HUD的理想L7、L8、L9亮度也是12000尼特。
另外,深蓝S7的AR-HUD,只向用户提供最需要、且最重要的信息。它会提前180米做实景导航提示,提前800米做道路领航指引,提前100米做动态视距更新。
选车不光要对比配置的有无,还要详细对比不同配置的实际使用效果。深蓝S7,用智能化打造不一样的车内舒适体验,功能不浮夸,硬件不堆料。从用料、材质、机理上实现智能座舱的功能进化,进一步深耕每一个配置的实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