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虎书库“从一棵作物被种下去,整个生长过程分很多阶段,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工具,而无人机只完成了三件事——喷洒农药、施肥和播种,而且仅限于部分农田”,广州极飞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飞”)创始人彭斌看来,农田里的科技才刚刚起步,大有可为。
36氪广东获悉,近期,极飞正式发布农业无人车,补充无人机无法触达的板块,以全新品类获得更宽泛的应用场景,向农业科技公司转型迈进,有望获得更大的市场增长点。
四个轮子,一个执行平台,极飞的R系列农业无人车(以下简称“无人车”)不同于一般的“车”,并没有配备驾驶位。用户可以通过APP实现全自主作业,或者通过单手操纵杆进行遥控作业。两种交互方式都减少了人在重复繁杂农业劳动的参与度,农田不再需要那么多人力的投入,推动农田逐渐走向“无人化”。
“无人机”“无人车”,乃至到极飞要打造的“无人农场”,背后是农村人口老龄化、空心化的“刚需”。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2000年开始,中国农村人口比例下降了约25%;据农业农村部调研数据显示,务农一线岁以上的农业人口已经超过 34%。
一线务农劳动力的快速减少,以及平均年龄高居不下,“年轻人走出农村”成为常态,彭斌坦言,机器是被需要的一方,无论是农田和农民都更希望机器加快走进农田。“有前线调研的同事分享,在农村里调研发现,有大量农民因为长期操作拖拉机,50多岁患上腰椎炎,插秧等作业也效果十分差,他们是愿意接受机器的。”在彭斌看来,机器的进入并不是简单的达成“更便宜”劳动成本,而是实际能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从而引发的是经济总量的提升。
在无人农业系统中,空地的配合并不冲突,反而先出现的无人机,更像是无人车补充。“比起无人机,无人车有更宽泛的应用场景,本来农田里一些农事,交由地面设备来做会更加合理”,最典型的例子在果园,作物侧面生长面积较大,以及病虫藏于叶下的习惯,都使得无人机空中作业效果不佳。彭斌解释道,无人机更适合平原的作业,无人车则是可以对果园和大棚进行更加精细化的管理。
除了具有适应农业场景的通过性和耐用性,无人车更大的亮点是较强的可拓展性。目前,无人车的执行平台,可以搭载气流喷雾机、物联设备,能实现提供精准植保、智能巡田、农资运输等农事服务。农业里的琐事繁杂,且每一件都会影响到脆弱的农业生产,但农业生产者面对高风险,不会大量投入购置农机。极飞凭借对农业种植的了解,提炼出农事工具的共性,就像是“乐高”的基础部件,“(无人车的)组装就像积木一样,可以基于自动化、无人化的基础化行走平台,在无人车上搭载更多设备,实现更多场景作业”。
这种组装式的意识,贯穿在极飞产品的研发过程中。“因为极飞是“乐高式”的研发,公司研发中心分成两个大组,一个叫做基础平台,一个叫做应用平台。基础平台去研发人工智能、云计算、互联网这些大而全的基础技术,而应用平台是去研发执行机构,比如说打药的工具,飞行的平台,地上行走的平台,加在一起就可以组合出千变万化的工具。”同时,考虑到普遍农机3-5年的使用时间,极飞在产品适配上也会保证隔两代,乃至跨产品线可适用。
彭斌期待无人车会成为“农田里的高效生产伙伴”。他将无人车的角色发展轨迹分为:“帮工”和“智能助手”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帮工阶段,帮助农业种植者减少劳动力的投入,让农业变得更轻松,但还是需要人看护、远程输入参数等;第二阶段是智能助手阶段,可以实现完全自动化,就像扫地机器人,可以出去干完活回来充电。”
极飞描绘的“无人农业”蓝图,包含数字农业和精准农业。数字农业是为智慧农机走入农田铺平道路的基础设施,已经通过前期重资产的方式,打造“精准”的基础。而精准农业则需要依托标准化的农业设备实现,无人车显然是极飞打造的“标准”之一。
工具的标准化,使得农业的生产更像是工厂里的“流水生产线”。农业生产者可以根据机器的数据,做有实据的研判,再“指挥”机器精准作业,每一步都可以按部就班,实现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稳定的高品质产出。
极飞的野心,在于改变“经验为王”的农业生产现状,弱化农业的不确定性。“极飞正在把农田变成工厂,看似冷酷,但优势是十分突出的”,彭斌以大湾区的工厂和农田进行对比。“在大湾区,到任何一家工厂里,它的产能、产品品质、生产成本、甚至工资都是差不多的,因为它都有工业标准化的管理体系以及生产方式;但哪怕是在中国产量最高的农田,一个田埂的两边产量也是不一样的,因为农业的生产还是在依靠人的经验。”如今的农业,更多只能依靠人为的经验,粗略判断天时地利,一时的判断失误会带来大损失,风险极大。当农业走向标准化生产的时候,在机器的精准测算下,农业生产的失误和风险会减少。
“无人化技术推动农业工业化进程,不但能解决城市化带来的农村劳动力不足问题,还能提升中国农业生产效率,解决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问题,更能让农村得到长足的发展,使农业成为中国下一轮经济增长的动力。”
目前,在彭斌看来,无人机已经处于高速成长期,但是综合系统来看,还处于早期阶段。虽然极飞已经推出打造农业无人机、测绘无人机、农业无人车、农机智能控制器、农业物联设备、无人农业系统六大产品线,完整体系初显,但这一切还只是刚刚起步,许多增长空间还未真正延展。
七年前,极飞刚刚切入农业无人机赛道。彼时,对机器陌生的农业市场,正一点点接受并习惯无人机逐渐接管喷洒农药、施肥和播种。
当下,或许就处在市场刚刚开始认识和尝试无人车的当口,借助无人机的前期累积,无人车或许能更快实现广泛“下地”。而此时的极飞,也不只是“生产无人机的”公司,而是明确转身成为拥抱农业生产全周期的“农业科技”公司。无人车无疑是当中最明确和显眼的一步。
占收入三分之一的研发投入,申请专利超过1400项,五成以上的技术人员,极飞的技术实力优势集中在自动驾驶和AI自动化识别。“科技的信徒”是彭斌给自己的标签,但谈起技术,他更多是兴奋地聊起实际农田的耕作和此场景下的技术转化。
“农业市场的难,在于用户对于新品类产品的质疑”,科技难以触达农业,是源于“距离感”。“不了解农业,就不知道农业的需要”,农田里的工作琐碎而又微小,不真正进入农田是难以察觉的。农田比人更能“说”痛点,远离农田的人与公司,都是无法通过科技,打动更加讲求实效的农业市场。
从“发现痛点”到“解决痛点”,彭斌一直强调“深度接触”,这贯彻到他投入大量时间在农田的“深耕”,也隐藏在他随时可以从电脑中翻出的农田作业视频里,这也是极飞产品落地的“底气”。
“极飞的工程师都是从泥土里长出来的”,极飞工程师更多的时间在田间,从洞察需求到实际落地,同样从农田里“摔打”出来的还有产品。“我们设定无人车的越障能力是普通农机行走的两倍难度,并且要实现长时间行走无故障。”在复杂的农业场景里,“掉坑”成为无人车在测试阶段常见的坎,不同天气、不同地形、不同路面状态、白天或黑夜,像排列组合一样,构成了整个无人车密集的必经门槛。同时,无人车还需要承受不停循环过障和颠簸,确保车上的设备在行走过程中,也能正常发挥功用。
当下,以无人机和无人车为代表的智能化新型小农机,正逐步替代笨重而又低效的传统小型农机。从规模相对较大的国有农场、企业农场、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开始,极飞凭借对农业市场充足洞察和高度敏锐,逐渐成为业千亿级市场的头部玩家。
36氪广东作为广东地区领先的新商业媒体,以大湾区为核心,为各位创业者、投资人以及科技、财经、新经济领域从业者提供最前沿的深度商业报道,搭建最畅通的产业对接通道,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如果你希望得到36氪广东的报道,或转载相关文章,请将你的需求和BP发送至指定邮箱:。如果你希望转载公众号文章,或进入社群(备注:社群),请联系小编微信。我们将在24小时内回复。
本文由「马可晴@36氪广东」原创出品,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必究。
极飞正在做的,正是将科技引入农田,实现精准化和数字化,在田野间讲一个降低风险和提高价值的智能化故事。
数字手写技术紧跟国际前沿水平,「汉王友基」以用户需求灵活导向带动技术产业化
36氪广东首发|大数据及云计算厂商「友友天宇」数千万元Pre-B轮融资,以数据虚拟化和网络虚拟化技术打破“数据孤岛”
翻译设备研发商「时空壶」抓住自然交流痛点,强化用户跨语言“无感”交流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