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雅涵比基尼2014 年前后,电动车行业迎来了第一波春天,无数造车新势力入场,电动化也被认为是国产汽车弯道超车的希望。今天的我们看到了国产电动车的辉煌成果,以及 25% 的市场份额,自然能够肯定这一结论,但在 遥远 的 2014,质疑的声音远远超过肯定的声音。
就连素以专业性闻名的平台知乎,大多数人也对国内车企电动化转型持否定态度,甚至有汽车从业者直言,海外车企停止发展五年,中国车企也追不上。这种言论不太好听,在当年却是主流,也许是因为燃油车时代我们落后太多了,许多国人对于汽车行业丧失了信心。
如今,国产燃油车依然落后海外车企,但新能源汽车领域,国内车企可以将 BBA 称作 杂牌车 。
进入 2023 年后,新能源汽车市场又发生巨变,有的车企销量暴涨,也有车企销量腰斩,局势愈发明朗。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曾表示,未来全球可能只会有 5~10 家头部车企,年营收有望超过 3000 亿美元。小米雷军、华为余承东等业内大佬,也曾发表过类似的言论。
这些人只想表达一个含义,那就是新能源汽车时代,车企头部化会更加严重,大多数车企会破产、被收购。那么,国产车企中,哪些有可能成为未来汽车行业的巨头呢?
谁能拿到新能源汽车巨头俱乐部的门票,不是空口白牙吹出来的,而是要以成绩说话。从目前国内新能源车企的销量数据、消费者认可度来看,已有三家车企表现出色,有可能在新能源汽车巨头俱乐部获得一把交椅,可被称为 L ( i ) A ( ION ) B ( YD ) 新三巨头。巧合的是,中国互联网行业也先后出现了新浪搜狐网易 老三座大山 ,BAT(百度阿里腾讯)、TMD(头条、美团和滴滴)以及新 BAT(字节跳动、阿里、腾讯)的三强格局。
提到新能源汽车巨头,相信各位跟小通(dianchetong223)一样,首先想到的就是 2022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之王比亚迪。
2022 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了 186.35 万辆,大约是 2021 年的 3 倍,停产燃油车后,总销量却暴涨,比亚迪创造了一个奇迹。2023 年,即使是年初销量淡季 ,比亚迪依旧能够保持月销量 15 万辆以上的数据,并且很快月销量超越 20 万辆。
除了王朝、海洋两大王牌系列,比亚迪还重整腾势、推出仰望,前段时间又推出了主打硬派越野的新品牌 方程豹 ,产品实现了数万元到百万元价位全覆盖。腾势重整后不久,就展现出了极为夸张的竞争力,平均售价约 42 万元的前提下,实现了月销超万辆。
比亚迪的战略是王朝和海洋两大系列稳住基本盘,腾势和仰望向高端发展,并且针对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再额外推出子品牌。总之一句话,所有人都是比亚迪的目标消费群体,比亚迪不是设计了车再找适合的消费者推销,而是先调研消费者的需求,再针对不同需求的消费者设计产品。
src=比亚迪本身就是全球装机量前五的动力电池企业,无需采购电池,能够降低成本,从而与其他车企打价格战。若问未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格局,比亚迪必有一席之地。就连华为余承东也承认,比亚迪是未来少数能活下来的巨头之一。
相较于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崛起显然更为困难,因为它们普遍缺乏技术底蕴、没有充足的产能、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持,甚至连造车资质都没有,一切都要从头开始。事实也确实如此,赛麟、游侠、绿驰、知豆、拜腾、博俊等众多造车新势力,有些甚至没有来得及给网友们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就倒下了。
但在绝境之中,理想汽车踏着同行的尸骨走上了王座,今年第一季度扭亏为盈,今年 5 月销量达到了 2.83 万辆,6 月销量有望突破 3 万辆。更关键的是,5 月理想汽车营收已经超过了 100 亿元,今年营收大概率能达到 1000 亿元以上。
要知道,2022 年国内汽车巨头长城营收仅 1373.4 亿元,理想马上就要追上来,甚至反超了。
理想汽车的成功主要源于两点,第一是增程式技术实现低能耗的同时,也解决了续航焦虑;第二是先找到了目标群体,再针对性设计产品。
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出身国内最大汽车媒体平台汽车之家,对于行业有充分的了解,因而进军新能源汽车行业后,并没有像小鹏、蔚来那样直接杀入电动车领域,推出众多产品,而是紧盯增程式 SUV 不放,初期甚至只有理想 ONE 一款车型,凭此产品获得了 奶爸车 的称号,也得到了中高收入家庭用户的认可。
src=当然,理想也明白纯电动才是未来,增程式只是过渡技术,今年底将发布首款纯电动汽车,这次不再是 SUV,理想要带来更大的 MPV 车型,预计售价 50 万元以上。
理想的对手并不是国内造车新势力,而是 BBA,并且实打实的撼动了 BBA 的销量,预计 2024 年销量就可以持平 BBA 任何一家。在完全不依赖老牌车企的造车新势力中,理想汽车的表现已经与其他车企拉开了差距,明年理想 L6 发布,预计会下放到 25 万元左右价位,很可能进一步提升理想汽车的销量。
扭亏为盈、年营收超千亿元,理想汽车显然要成为新能源汽车时代 BBA 的强悍对手。
广汽、上汽、一汽这些合资车企在新能源汽车时代也推出了许多子品牌,如智己、红旗新能源、埃安等,其中来自广汽的埃安 5 月销量达到了 45003 辆,放眼国内汽车行业,仅有比亚迪和特斯拉能够压制埃安。
然而对于非广东省的普通消费者而言,埃安可能是个很陌生的品牌,这是因为埃安主要被用于网约车。并不是说埃安不好,恰恰相反,能够被年里程 10 万公里左右的网约车司机认可,足以说明埃安的质量与性价比。
乘坐过埃安网约车并且与司机攀谈一番后,小通对于埃安汽车大空间、低能耗的特性有了更多的了解。然而提及换车时,司机却告知小通,他下一台车想要特斯拉 Model Y,而非继续购买埃安。
埃安虽然销量数据极为华丽,但若不能将消费者从网约车司机转换为大众,未来的发展可能不会那么顺利。目前埃安热门车型 AION S、AION Y 大量车型被用于网约车,AION LX 价格偏贵,未能取得太好的销量成绩,这是埃安的隐患。
当然,相较于蔚来、小鹏等造车新势力,埃安的成绩值得骄傲。接下来埃安需要进行的工作就是实现用户群体转换,在非营运车市场取得更高的成绩。
分析哪个车企能够走到最后,要结合销量数据来看,但不能 唯数据论 ,毕竟行业还在上升期,任何车企都有机会。更何况国内车企非常多,其中一些佼佼者,仍处在发育期。那么,还有哪些车企有可能进入新能源汽车巨头俱乐部呢?
相较于造车新势力,老牌车企的品牌影响力、技术底蕴、产能等都有非常大的优势。比亚迪的崛起非常突然,而长安、吉利、长城、奇瑞则早已成为自主品牌四大天王。
长安汽车是自主品牌的老大哥,不但资历深,销量也非常高,2022 年新能源汽车总销量达到了 27.12 万辆,是四大天王中最高的。下个月,长安汽车还将召开新品牌启源序列发布会,加速转型步伐。
近些年吉利名声很大, 除了产品热销,还有一个原因是吉利四处收购其他车企,例如沃尔沃、宝腾、路特斯、伦敦电动等。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吉利也有许多子品牌,其中几何汽车的表现就非常不错,新品牌银河日前也推出了首款车型。
长城曾经是国产汽车的王者,但新能源时代到来后,却出现了一些走错方向的情况。无论是哈弗的新能源车型,还是魏牌咖啡系列,抑或欧拉,都面向小清新消费群体,且偏好女性用户。
年轻人不依靠父母想要实现自己买车太难了,想要父母掏钱,肯定要听取父母的意见,这就导致长城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有些不好看,2022 年总销量仅 11.99 万辆,甚至不如一些造车新势力。
奇瑞在国内消费者严重的形象一向是 理工男 ,安安静静研发技术,传出的声音不多。有趣的是,奇瑞是自主品牌中出口汽车最多的车企,2022 年总出口达到了 451337 辆。新能源汽车领域,奇瑞也有不错的表现,2022 年总销量达到了 23.28 万辆。
这几家老牌车企的新能源汽车 2022 年销量比大多数造车新势力高,只是热度略有逊色,尽管与比亚迪、特斯拉的差距很大,但拥有雄厚的资金、技术储备,进入新能源汽车巨头俱乐部的可能性高于造车新势力。
新能源汽车行业拉开帷幕后,国内出现了许多造车新势力,虽然已经倒下了不少,但还是有许多精英坚持到了现在,如蔚来、小鹏、哪吒、零跑、问界等。这些造车新势力普遍底蕴不足,在老牌车企尚未完成转型时,曾表现出不错的竞争力,但随着越来越多老牌车企入场,它们的竞争力也逐渐下降。
2022 年,蔚来、小鹏、问界曾多个月份销量破万,但进入 2023 年后,前五个月销量均十分惨淡。更关键的是,造车新势力基本都处于亏损状态。财报显示,2022 年蔚来净亏损 144.37 亿元,小鹏净亏损 91.4 亿元,哪怕这两家车企曾经是造车新势力的领头羊,现在的形势也不容乐观。
正是因为其他造车新势力的艰难,才能反衬出理想汽车实现盈利多么难得,但现阶段的艰辛并不意味着造车新势力们失去了成为巨头的机会。小鹏汽车的自动驾驶、蔚来的换电方案、AITO 问界的智能座舱等,依然属于行业前沿技术,它们依然有角逐未来的机会。
strong>
造车新势力急需调整自己,从产品和营销两个方面入手,按照用户的需求设计产品,针对目标群体制定营销方案。遗憾的是,按照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状况来看,老牌车企来势汹汹,今年纷纷加快转型步伐,没有充足财力支持的造车新势力,大多数很可能会倒下,也许能够出现第二个理想,但绝对不会容易。
任何行业从初创期到成熟期,都会有无数企业倒在路上,手机行业曾经的霸主诺基亚、摩托罗拉都是例子,因无法适应智能手机时代的变化惨遭淘汰。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比手机行业更残酷,因为手机从功能机到智能机是质的飞跃,初期厂商都在探索。
新能源汽车领域则不同,理论上来说只是动力、充能方式的变化,至于自动驾驶、智能座舱之类的技术,并不是新能源汽车的专属。这种情况就导致,造车新势力看上去很有机会,能够像苹果在手机市场一样崛起,但真的到了硬碰硬拼整体设计、性价比、产能的时候,它们远不如老牌车企。
激烈的竞争不但会让绝大多数造车新势力倒下,老牌车企若路线走错,也有破产倒闭的可能。败走中国市场的韩国车企起亚,前段时间中国首席运营官杨洪海发表了一番 高论 ,他表示,合资车企的实力远高于造车新势力,起亚今年第一季度的利润达到了 21 亿美元,完全可以等待中国自主品牌烧钱把自己烧死,再进入中国市场。
新能源汽车时代合资车的品牌优势似乎不灵了,2022 年国内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份额高达 79.9%,因而起亚高端才会想到熬死自主品牌这条路。看上去似乎只要资金雄厚的老牌车企,都可以走这条路,毕竟当前燃油车的销量依然高于新能源汽车,那么这条路能走得通吗?小通认为,熬死其他车企的方案,完全是绝路。
且不说比亚迪和理想汽车两大巨头,长安、吉利、奇瑞三家都在全力进军新能源汽车行业,入场越早,越有机会获得消费者的认可。等到行业成熟,谁会搭理新入场者,哪怕是不起眼的造车新势力,没有老牌车企的竞争,都可能突飞猛进。至于起亚熬死国内车企的想法,更是异想天开,搞得好像比亚迪、长安、吉利等中国自主品牌的实力很差一样。
一将功成万骨枯,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处于变革期,只有早入场才有机会活下去,尤其造车新势力,入场太晚等于丧失了主动性。预计 2024 年才能上市的小米汽车,2025 年甚至更久才会面世的苹果汽车,进入新能源汽车巨头俱乐部的可能性只会更低,哪怕它拥有苹果 lo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