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袭h32023年前5月,中国出口汽车193.3万辆,同比增长80%,金额2667.8亿元,同比增长124.1%。在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中国高端制造的新宠儿——锂电动力车。
看到数据可能很多国人会觉得不可思议,怎么中国车似乎在一夜之间成为出口创汇大户,而那些世界级的豪门似乎毫无还手之力。尤其是在欧洲,几乎和美国同时建立起各个汽车巨无霸,即便是现在依旧占据了世界庞大的汽车市场。但来自中国新能源车的冲击,已经开始让欧洲本土车企感觉到绝望。
下面我们先通过一个旅居德国18年的华人亲身经历,来看一下中国新能源车在欧洲到底处于怎样的状态。
在德国长达18年的时间里,他此前一直开的都是德国本土汽车公司生产的宝马。不得不说,宝马车上百年的技术积淀,在燃油车领域几乎没有多少企业能比较。和同一时期的中国燃油车相比,那就是一个降维打击。尤其是在动力和操控方面,有着无比的优越性。众所周知,德国的高速是不限速的,开起自家的小宝马,那感觉只有一个字:爽!
今年年初,他准备举家回国,于是提前一个月将车卖了。在启程这段时间内搬运行李,各种注销账户没车实在麻烦,于是就租了个中国新能源车(避免被视为广告,这里就不说品牌了)。
当然这也与他自己开的宝马时间比较久,当地的宝马内饰往往又较为保守有一定关系。但总体来说,那种从内饰上的直观冲击是绝对没错的。
接下来销售人员细致耐心的讲解下,这款新能源车的炫酷效果真的亮瞎了双眼。很多国内的人可能比较早就感受到新能源车和燃油车的区别,而且逐步接受新能源车带来的科技提升感受,变得比较淡然,可一个几乎没有接触过新能源车的德国华人,那种冲击力,几乎像从大清时代一下子来到了21世纪。
对于这款并不算最先进的中国产新能源车,足以吊打几乎所有的中低端德系车。当然那些价值在十几万甚至几十万欧元以上豪车自然不在清单内。
如果说缺点,那么唯一一个就是在150公里时速下,车有些飘,相比之下他那辆老马定速巡航一百六七都没什么感觉,当然这种缺点也只有在德国这个唯一高速不限速的地方才能体验到,除此之外全是优点了。
好家伙,2.4吨的车重,650马力,零百4.3秒,还是个七座车,时常感觉自己在开坦克,关键能耗居然还很低,亏电状态下百公里不到7升。
更香的是,因为关税问题,这款车在德国的起步价7.2万欧元,折合软妹币快60万了,在国内各种优惠完才不到30万。
假如中国和欧洲能够建立一个类似于中国+东盟那种自贸体系,那么德国车几乎会在一夜之间被中国新能源车击溃。这绝对不是夸张。
因为目前中国销往德国的还仅仅是全电动力车。因为欧洲发展相较于国内而言太慢,导致很多城市几乎没有多少充电桩,限制了它的快速扩展。如果能将这些混动车卖到欧洲去,那么对欧洲本土车而言,就真的是降维打击了。
国产车的崛起之快,别说西方人错愕不已,就是咱们中国人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我们来看一个数据,从2020-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数量将实现100万-200万-300万-400万的奇迹增长,迅速成为汽车出口第一大国。
数量上的增长,必然代表着质量上的提升。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因为国内眼花缭乱的新能源车企太多了,顶部的比亚迪,上汽,中部的新能源三傻,塞力斯,底部的更是多如牛毛,在技术上已经卷成了麻花辫。我们不觉得什么,但欧洲人当时仅仅是参观了三傻的部分车型,就惊讶的嘴巴都合不上。
2023年上海车展,全球车企高管纷纷来参观,这才对世界领先的中国新能源车有了直观感受,而从此时开始也知道事情大了。外界对中国电动汽车的研究变得火热,日本人把比亚迪海豹拆了出书。这一点,欧洲车企高管应该是受震动最大的。
对于此次参观,法新社用了一个绝对夺人眼球的标题:面对中国新能源车的冲击,欧洲车企已然绝望。
虽然略有夸张,但也说出了欧洲车企的现状。在从此次参观中,他们看到了燃油车时代的落幕,新能源车的迅速崛起。而更可怕的则是,日本人通过自己拆解发现中国产的新能源车几乎所有的部件都是依赖中国国内的产业链生产,也就是说,和此前大量依赖国际汽车零部件商不同,中国在新能源车领域,已经构建了全产业链。
日经新闻报道中说:中国新能源车已经形成了一个完美的闭环。它无需依赖世界,就能为世界提供超一流的产品。
中国车的强势崛起,对于西方人来说,心理上的冲击是远远超过华为在通信领域所带来的冲击的,因为汽车这个产业是他们一直认为的老本行,是他们吃饭的家伙。把这个东西抢走了,从他们的角度看,那真的是断他财路如杀他父母。
可以预见的是欧洲尤其是以德国为代表的西北欧先进国家,将会重新回到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汽车出口设置各种各样的障碍,这不是单单靠外交就能改变的,这是结构性矛盾。当然,中国发展到今天,和西方之间早就是结构性矛盾,这种竞争是要拼到刺刀见红的。或许较为幸运的是,西方并不是铁板一块,欧洲和美国的利益并不完全重合,在法德方向,至少在近5年内应该尽量稳住,不让他们跟美国完全站到一起去。
在前一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华为造车”事件,背后就有着类似的问题。因为德国是华为在欧洲的重要市场,德国车企又是德国的支柱产业,所以为了避免失去客户,所以华为仅仅提供整车解决方案而不亲自下场造车。
2019年10月,宁德时代在德国图林根州阿恩施塔特的工厂破土动工,2023年1月26日正式投运,成为公司在欧洲的第一家电池工厂。宁德时代欧洲区总裁马蒂亚斯·曾特格拉夫兴奋地说:“这是西欧首次大规模生产电池”,曾特格拉夫表示2024年初将达到14GWh的初始产能目标,当地政府批准后,会提高到24GWh。宁德时代还在匈牙利德布勒森投资73.4亿欧元建造规划产能为100GWh的巨型工厂,有望在2023年下半年开始建设,两到三年内开始生产。
宁德时代如此,中国其他的动力电池企业也是如此。毕竟最新发布的报告中,全球前十大汽车动力电池供应商,都在东亚。中国有6家,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欣旺达,2023年前4月合计占比62.3%。
这还没完,在10名以后,还有一堆中国新能源电池企业。作为新能源车利润最丰厚,科技含量最高的领域,中国企业几乎霸榜。
走出去不仅仅能够规避关税带来的问题,还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扩展中国汽车的市场。当年欧洲车从中国带走了太多的利润,现在是该我们拿回来的时候了。
在这里我想推荐一下王孟源先生的建议,我们可以考虑把现在半死不活的一些新能源车企打包出售给大众或者BBA,比如快要完蛋的小鹏和蔚来。因为这些车企基本是个组装公司,关键的技术不在他们手里而在BYD和宁德时代手里,出售给德国汽车集团,不用担心技术外流,不仅可以使中国品牌的新能源车大举进入西方市场,更能进一步挤压日韩车企在国际上的生存空间,打击特斯拉虚高的毛利率。而更为重要的是,这能有效麻痹欧洲传统工商集团,延缓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条款的出台,使我们抽出手来对付美国这个最大的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