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二礼坊2月6日,泛海控股公告称,收到了来自北京金融法院送达的应诉通知书等诉讼材料。
1月20日,由于70亿元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民生银行北京分行(下称“民生银行”)一纸诉状将包括泛海控股及其实控人卢志强在内的相关机构、人员,告上了法庭。
不只卢志强,宝能集团创始人姚振华也曾被平安银行和华兴银行“逼债”,进而拍卖和执行旗下资产。
曾经是银行的座上宾,如今坐上了被告席。近年来,银行追债大佬的事情屡见不鲜,业内人士分析,这其实暴露了银行之前对于大客户贷款集中度管理和风险管理问题,以及银行贷后监测预测管理的缺失与不到位问题。
2018年6月,武汉中心大厦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武汉中心公司”)以武汉中心项目及在建工程作为抵押,向民生银行借款40亿元,尚欠本金39.72亿元。
2020年3月,武汉中央商务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武汉中央公司”)又以其名下五块土地作为抵押,向民生银行借款30.66亿元,尚欠本金30.46亿元,泛海控股和卢志强皆是这两笔借款的担保人。
根据天眼查,武汉中心公司的控股股东是武汉中央公司,武汉中央公司是泛海控股旗下子公司。而这两家公司之所以向民生银行借款,源于当前还在建设中的武汉中心项目。
2007年,泛海旗下公司拿到了武汉汉口城区的4000亩地,计划建设一个金融中心和武汉第一高楼武汉中心大厦,武汉CBD项目由此产生。
作为这个项目的业主,泛海控股一时风光无两,卢志强本人也对这次机会给予了厚望,“把承接武汉CBD项目视为社会目标、企业目标、个人目标相统一的一次机会,一个留下‘传世’的机会。”
然而,后续的难度却超过了卢志强想象,除了拿地成本,还有城中村拆迁的沟通成本,好不容易熬到2009年,最耀眼的武汉中心开工了,原计划2015年就封顶的武汉中心大厦后续建设很拉胯。
此次民生银行诉讼要求是,武汉中心公司和武汉中央公司偿还借款本金及相应利息、罚息等,泛海控股和卢志强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据业绩快报,2022年,泛海控股净利润预计亏损70亿至100亿元。随着泛海控股业绩的巨亏,最终,卢志强是否会变卖旗下资产来偿还借款,当前尚不得而知。
2018年10月和2021年7月,为顺利拿到贷款,宝能集团旗下公司宝能城有限公司(下称“宝能城”)和深圳深业物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作为贷款抵押人,抵押给平安银行深圳分行,被担保金额是65亿元和35亿元。抵押项目包含宝能城名下位于深圳市南山区留仙大道北侧宝能城花园等项目。
之后,平安银行深圳分行以借款合同纠纷将“宝能系”及姚振华告上了法庭,2022年,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下达了产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调解书,但随着宝能集团陷入流动性危机,“宝能系”及姚振华等相关被执行人并没有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内容。
因此,平安银行深圳分行向法院申请了强制执行,要求处置抵押房产,即宝能城名下位于深圳市南山区留仙大道北侧宝能城花园共484套房产计划全部拍卖,借以清偿债务。
2022年9月,深圳南山宝能城花园中的40套房产被挂出来拍卖,单套房源起拍价为1298万至1962万元;2023年1月10日—1月13日,又有深圳南山宝能城花园47套房源在阿里资产·司法平台被公开拍卖。
据悉,同样由于相关借款合同纠纷,华兴银行起诉了姚振华及宝能汽车、宝能集团等公司。法院判决宝能汽车需在判决发生法律效力起十日内,偿还华兴银行本金17.55亿元、及利息、复利、罚息合计476.9万元。而姚振华及宝能集团等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2023年2月7日,姚振华及上述公司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17.59亿元。
近年来,随着大佬们资金链出现问题,此前作为银行大客户的他们,如今正成为银行追债的对象。
对此,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表示,这表明以这些所谓的大佬为实际控制人的一众企业,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系统性风险与信用崩塌问题,从而导致了银行的债务追偿行动,这是银行维护自身权益、旨在止损的本能性应有措施。
“这也暴露了银行之前对于大客户贷款集中度管理和风险管理、贷后监测预测管理的缺失与不到位的问题。”柏文喜说。
如今随着大佬欠债的风险加大,银行也开始“六亲不认”,加大了追债力度。此次民生银行状告卢志强的事情,就让市场吃了一惊。因为民生银行与卢志强渊源颇深。
民生银行成立于1996年,是我国第一家由民营企业发起设立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而卢志强是民生银行创立的参与者之一,一直担任着该行董事职务,2006年至今,一直担任着该行副董事长。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泛海控股直接持有民生银行4.12%股份,为该行第六大股东。
平安银行与宝能系也颇有渊源,但也正是宝能系,成为平安银行不良资产风险的“罪魁祸首”。
在2022年3月平安银行业绩发布会上,平安银行副行长郭世邦就曾表示,平安银行房地产风险总体可控,宝能上最主要的房地产出险业务,目前与宝能已达成司法和解,法院已经出具了调解书,其中金额最大的为54亿元的宝能城项目马上可进入司法拍卖执行环节,如果销售顺利,2022年将形成大额的压降。
在业内人士看来,银行追债大佬,背后是不良资产反弹的压力。根据银保监会数据,截至2022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3.8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699亿元,不良贷款率1.71%,同比下降0.09个百分点。2022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处置不良资产3.1万亿元,其中不良贷款处置2.7万亿元。这也使银行信用风险有所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