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封锁线之盾9月22日,首届全球汽车新生态发展大会举行高层论坛,16位嘉宾围绕“电动化智能化时代重塑汽车价值链”主题,探讨重新定义汽车价值链、构建汽车新生态体系的战略和政策等议题。现将嘉宾发言摘登如下:
传统汽车产业“以制造为中心”的价值链面临重构,汽车价值链、产业链加速重构呈现诸多特点:服务价值链的价值创造空间越来越大,中国汽车市场千人保有量已经超过两百辆,进入到了成熟汽车市场;汽车服务的价值由传统燃油车为主,转变为新能源汽车为主,形成了以新能源汽车为核心的新服务体系、新服务生态;生态服务具有比制造更长的生命周期,相较于以制造化为核心,以服务化为核心的产业价值链具有更长的生命周期;服务生态具备与制造环节同等规模的市场体量。此外,汽车产业的管理正由“购买管理”转向“使用管理”,过去以供给侧管理为核心,转向以消费侧、使用侧为核心。
进入新生态之后,整个汽车服务链的内容发生重大改变,一个显著标志就是高端价值环节越来越多,门槛也越来越高。金融保险、能源充电、数据与信息服务、检测认证、电池回收、二手车等10余个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服务化新业态值得行业关注。
电动化、智能化改变了中国汽车企业,改变了中国汽车产业内部的价值链。汽车产业面临的外部形势与内部变革决定了汽车产业价值链必须重塑:外部形势方面,新冠疫情、贸易摩擦、自然灾害、地缘政治等不可抗力风险的爆发,给汽车产业安全带来很大冲击,同时逆全球化给全球汽车产业链带来重大挑战,按照全球化思路构建起来的产业链需要重组。产业变革方面,汽车产业链的格局正在重构,旧的壁垒正在减弱,新的“护城河”在悄悄构建。
在产业链、价值链重塑的过程中,产业链自主可控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以整车企业为链主企业,协同关键零部件等产业链企业开展全国产业替代攻关,会成为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方向。要坚定推进电动化、智能化时代汽车供应链的重组,充分重视技术创新对价值链重塑的作用,重视关键核心技术短板,推动前沿技术国产替代。要提升产业链的完整性和韧性,与时俱进地引导需求,提升汽车产业链的规模效应。
目前我国汽车售后服务在汽车产业全生命周期中的比重较低,仅占12%左右。新能源汽车更低,不到1%。传统的汽车售后服务理念、服务手段、服务方式不适应以客户为中心和数字化转型的要求,亟待完善和变革。后市场发展滞后了,从而制约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体现在:与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的市场很不成熟,出现整车强、售后弱的问题;新能源二手车保值率低、贬值时间短;充换电网络建设和运营管理滞后。
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总体规模在不断扩大,汽车维修保养消费持续增长,新能源二手车市场粗具规模,充换电网络规模持续扩大。新能源后市场是持续扩大消费需求的重要领域,质量持续提升是扩大消费需求的基础支撑。数字化售后服务、二手车是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新的增长领域。优化新能源汽车后市场业态,应坚持发展与治理并重,坚持以治理优化后市场业态来促进发展,充分发挥相关公益性社会组织的作用。
相对于新能源乘用车32.8%的市场渗透率,新能源商用车的市场渗透率仅为9.4%,还比较低。但随着商用车头部企业不断创新模式,结合“双碳”战略下的客户心理变化,市场逐步由单纯政策驱动转向政策兼容模式创新的驱动,强大的产业链基础、技术、零部件等核心资源实现“乘商共享”。新能源乘用车的高速增长带动新能源商用车也开始步入快速增长时代。
围绕未来商用车新能源化“车能路云”融合发展,要加快规划和布局新能源商用车充换电、加氢站基础设施,推动充换电结合标准一体化。制定推行新能源商用车双积分政策,完善交通运输碳排放权交易细则,加快开放市场化交易。围绕新能源商用车推广应用,持续扩大新能源商用车应用场景。构建氢燃料国家产业顶层组织协调机制及支持政策体系。规范新能源二手车处置处理管理及支持政策。
价值链重构,汽车产业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汽车自身本质正在发生变化,由一个单纯的运输工具转变为数字决定体验、软件定义汽车的移动智能终端。在汽车价值链重新定义的过程中,整车企业需要积极主动迎接变革,在做好市场研究与技术创新的同时,秉持开放合作的互联网共赢理念,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带动产业链打好转型攻坚战,实现共生、共赢、共融。
零部件方面,整车企业要怀着开放、包容的态度,深化与国内零部件企业的合作,加快产业关键技术的突破,抢占技术制高点和价值制高点,共促零部件体系高质量发展。产业生态方面,整车企业要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联合服务型企业共同打造更具价值的整体解决方案。要站在全景视野,推动价值链相关主体深度融合、相互赋能,在寻求自身利益的同时,更多考虑产业链的整体利益,兼顾长期可持续性发展,共享整体价值,形成互利共赢的产业生态。
新能源汽车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未来,新能源汽车将呈现出产业融合、智电融合、软硬融合、技术融合、内外融合、资本融合6大融合发展趋势。在新能源汽车时代,车辆已不再是传统的机械制造,而是需要融入大量电动化、智能化、软件开发和新材料,是典型的高新技术综合体。同时,其它产业对新能源领域的渗透也在加快,逐渐形成了产业融合发展的格局。随着能源、电子、通信、互联网等行业进入新能源领域,跨界合作能够发挥各自擅长的领域,实现优势互补,盈利也更加多元化。
电动化和智能化是共同发育、相互竞争的两方面,互相渗透、互相赋能。电动化和智能化是共生共融、共同发育的关系,电动化是智能化的载体,智能化是电动化的灵魂,电动化与智能化将长期保持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相辅相成的发展关系。
随着信息交通、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与汽车高度融合发展,车联网在汽车、交通等领域加速渗透和迭代升级,呈现出了智能汽车和智慧交通融合发展的趋势。未来,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将实现双向革新、双向赋能。比如,车端的数据信息实时分享给路,可以赋能交通的管理;智慧的道路也可以为智能汽车提供全面的视角,给交通参与者提供实时数据,帮助智能车提高融合感知包括决策的能力。目前,全国许多地方在大力推进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建设,初步形成智能汽车产业生态。
产业链、价值链重塑,打造产业新生态,离不开政府牵头搭建的产业示范与公共平台。目前,智能汽车创新发展平台(上海)有限公司已经构建了区块链、汽车、大数据等企业协同创新的平台。基于联盟区块链,实现数据存证、防篡改功能,确保智能车辆事中检测、事后溯源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汽车永恒的主题是安全、节能、环保、舒适。汽车的智能化起于车联网,生态化和服务都是互联网技术的影响和应用。随着固态电池的应用、电动化的深入应用,整车的架构发生改变,比如智能汽车提高了使用效率,降低了社会汽车的总保有量,减少了资源占用。同时,整车厂可以直达客户。未来,整车厂就变成了一个用户的平台中心,是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以技术为中心的用户服务平台公司。整车厂、汽车公司的组织流程等要推翻重来。
目前,无人车在大模型和大算力的支撑下加速发展,速度比预想还快。随着智能化发展,以固态电池为依托、自动驾驶的新汽车时代即将到来。未来,人们有可能会买到没有方向盘的车。新汽车时代要机电、材料、半导体、软件、通信这些行业集大成,这将是一个充满变数和未知的时代,同时也是创新的黄金时代。
氢能产业是具有战略性和先导性的新兴产业,代表着未来技术变革和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一些发达国家将氢能上升到国家能源的高度,进行多样化布局,在氢燃料汽车、化工等领域开展广泛应用。发展氢能已成为全球主要的经济体共识。近几年,我国着力布局氢能产业,不仅明确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组成部分,而且明确提出氢能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方向,是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增长点,标志着我国氢能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在“双碳”发展大背景下,氢能以其无污染、零排放、效能高的独特优势,逐步成为能源领域的主角。
十堰有历史、有文化、有积淀;有情义、有担当、有奉献;有基础、有机遇、有前景。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与十堰市以“氢”为媒,再结“氢”缘,“氢”进十堰,“氢”力合作,形成更多标志性的创新成果,落地更多引领性的标杆项目,为卡车之都氢卡量产在全国领先多作贡献。
乘用车、商用车都将面临快速补能、快速充电的需求,因此行业里很多车企纷纷部署开发快充产品,包括远景动力已经开发零碳480KW的快充桩,也是迎合整个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回顾过去几年电动重卡的发展历程,在商用车企业、国家电投启源芯动力等一些优秀企业牵引和推动下,电动重卡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市场渗透率依然比较低。在中长途干线物流模式下,电动重卡产品力和商业模式依然有创新和突破的空间。
结合 TOP级企业和运营商的介绍预测,有可能2025年左右实现10万台套级电动重卡的推广,推动新能源商用车加速落地。从行业报告来看,一旦产品力实现突破,在这些领域也会实现快速的市场突围。干线物流场景下对电动重卡,尤其是对电池的挑战,主要的因素包括续航、成本、补能措施、稳定的运力等。未来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远景动力会继续拓展零碳产业园,为实现人类的可持续未来不断创新、创造。
新形势下,在用车的管理尤为重要,面临的挑战也很巨大。国家把握这个特点和新趋势,提出加快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转向使用管理的方针,具有重大的意义。总的说来,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驱使下,大数据是未来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基础,安全是使用管理的基本要求。
使用管理是畅通产业链的重要环节,要把使用阶段健康监测作为一项战略任务着力推进。在此倡议行业各方形成合力,共同促进监管测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融合。在智能化、网联化方面,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开展一系列关键技术的研究,包括顶层架构技术、测试技术以及检测装备技术,还包括加固产品、数据系统、运营中心。只有不断引入先进的技术和完善的系统,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技术赋能管理,推动行业不断发展。
当下交通产业新格局下,换电商用车成为货运交通领域非常重要的产品形式。当前商用车换电产业发展的成绩单跟国家的战略引导和政策支持是密切相关的,同时也是产业链、生态链的创新聚变和融合共赢的结果。科技创新始终是产业发展的基石,通过创新资源的整合,推动核心技术攻关和产品的研发,是绿电交通生态链这几年来不断延展的最重要原因。现在这个生态圈企业掌握了重卡换电产业的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包括充换电设备、关键零部件,电池及热管理、数字化系统,核心技术专利超过600项。
产业链高质量协同发展路径需进一步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构建协同发展新生态。在兼容共享的换电基础设施标准化体系和人、车、站、电池、电网五位一体的数字化手段的加持下,国家电投绿电交通产业一直是开放加盟的生态,希望能有更多行业同仁入局这个赛道,共建汽车能源新生态体系,塑造更多的交通能源新价值。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发挥着工业经济中稳增长的压舱石作用。汽车供应链涉及到产品设计、零部件采购、生产制造、物流配送等多个环节,随着汽车“新五化”进程不断加速,外部叠加中美贸易争端等因素,使得汽车供应链韧性不足的特点逐渐彰显。
在目前环境下,合作是必由之路。随着中国新能源智能汽车的迅速发展,在政策引导、资源分配下,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的各个企业如何充分调动自身资源,有效推动企业发展是大家都在思考的问题。资源整合,用好供应链资源,才能实现降本增效。科技赋能,构建数字化体系,助力智能化是大势所趋。湖北省作为工业大省,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汽车供应链体系,拥有丰富的汽车产业资源。为了实现更快更好更长远的发展,湖北省极具市场前瞻性引入供应链企业,将汽车产业串联得更为紧密。
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有目共睹,面对这种形势,作为产业链重要的电池板块,欣旺达认为有三点:产品创新、产业链协同、可持续发展。欣旺达动力电池开始研发比较早,2008年从电池、模组、PACK、BMS全面去做,2015年开始发展电芯产业。欣旺达的4C快充已经商用。在储能领域,欣旺达也有相应完整的布局,从系统 BMS包括电芯,电芯我们有314、306这些大的储能,也有像家庭用的100安时和小型的通信储能。包括大型储能系统,工商业、家庭、网络能源、智慧能源我们都有相应的解决方案。
在解决里程焦虑方面,充电还是最重要的解决方案,所以结合在混动领域的投入,我们在快充领域也取得了很好的发展,我们有系列化的产品与未来规划,目前很多企业都在跟我们探讨具体的使用。
德凯作为一个国际机构,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紧紧围绕能源转型、ESG和循环经济,为全产业链提供专业的服务。作为第三方机构,在碳排放核查、碳足迹核算、碳中和认证、零碳工厂认证以及自身能力建设等方面,都有国际认可。在整个中国企业、中国汽车产业重塑供应链过程中,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德凯提出的低碳管理举措和低碳技术举措,这些举措的组合可以推动整车厂,特别是供应链企业降低碳排放。
在这个过程中,随着可持续的发展,对于整个供应链的管理提出了很多挑战。目前传统供应链向两端发展,一边是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以特斯拉为代表,从垂直的技术优势到创新的供应链技术到长期的合作伙伴;另一方面,从可持续发展来讲,向 ESG方向发展。所以从这块来讲,在推动整个汽车供应链可持续发展方面,跟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历程是密切相关的。
不管是新能源,还是自动驾驶、智能网联、共享出行,它的演进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我们预测,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在35%以上,到2025年可能会在40%—45%之间,到2030年可能会达到70%。L4级以上自动驾驶商业化可能会发生在2030年—2035年,再往后发展,当 L4的商业化和 L4的技术成为未来移动出行主要技术解决方案的时候,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快速应用将会成为现实。
这个过程中除了传统的汽车技术和软件之外,5G、6G包括大模型、AIGC这些技术,包括硬件方面的芯片、半导体等,都会成为赋能整个汽车跟出行行业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从中长期的角度来看,无人驾驶出租车将会在2028年到2030年具备快速商业化的条件,但是真正开始商业化有赖于政府政策进一步推动,如保险的保障、补能以及后市场包括OTA对于车端软件跟硬件的进一步维护和升级。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