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速铁路轨道平顺性保持技术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11/24 2:44:01 | 【字体:小 大】 |
smc气动服务平顺性是铁路轨道结构综合性能和承载能力的重要体现,其状态诊断与控制、能力保持是高速铁路的核心问题,涉及面广、要求高、难度大。轨道不平顺是激励高速铁路轮轨系统振动及列车蛇行失稳的根本原因,也是恶化线路结构稳定性、降低其服役性能的诱因,严重时将导致列车脱轨。轨道不平顺主要表现为铺装误差及形位偏差所形成的轨道几何不平顺、路基沉降或梁端变位映射到轨面的层间差异不平顺、轮轨冲击及刚度不均匀所诱发的轨道动态不平顺等。纵观世界高铁发展史,对轨道高平顺要求认识是否到位、对平顺性检测与诊断是否准确、对平顺性控制措施是否严格得当直接关系着高铁建设成败与运营安全。
高平顺性的铁路轨道是高速列车平稳、安全运行的根本保证,对轨道平顺性的要求随运营速度呈几何指数增长,因而具有持久稳定的高平顺性轨道结构是高速铁路区别于一般铁路的主要标志,在建设与运营维护中始终应达到并保持毫米级甚至亚毫米级的精度。中国高速铁路具有运营速度高、气候变化大、建设环境复杂、运维标准严格等技术特点,其轨道结构因材料的多样性、结构分布的空间效应、服役过程的时间效应、多场多因素的耦合效应,在建造和运营过程中实现并保持高平顺性十分困难,面临着几何形态测控精度低、基础差异变形协调难、轨道结构动力冲击强等三大技术难题。为满足我国高速铁路大规模建设与运营安全保障的重大需求,团队历经10余年技术研发,发明了高速铁路轨道几何精密测量与快速精调技术、特殊区段轨道基础变形监测与调控技术、轨道动态平顺检测与低动力保持技术,形成了形态测控由线及点、变形调控自下而上、平顺诊控静动结合的高速铁路轨道平顺状态诊断及高平顺性长期保持的技术体系,突破了我国高铁轨道平顺性诊断与保持技术瓶颈,打破了日、德等国的技术垄断,形成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理论与技术体系,推动了高铁轨道工程技术的发展和行业的技术进步。
项目第一完成人王平教授是铁路轨道领域首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高速铁路轨道结构与安全服役技术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带头人、高速铁路线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他和苏谦教授、陈嵘副教授等组成的创新研究团队面向国家交通发展战略的重大需求,长期围绕高速铁路轨道结构的系列基础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在道岔高速化、线路无缝化及道床无砟化等本学科前沿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相关成果获授权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4项,出版论著3部、发表论文97篇(SCI/EI收录53篇),培养毕业硕/博士57名。相关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发明成果在多条高速铁路上成功应用,取得了逾5亿元的重大经济效益。实现了我国高速铁路轨道平顺性保持能力的大幅提升,在我国数千公里高铁建设以及近两万公里的高铁安全运营中发挥着重大支撑作用,也为“一带一路”和高铁“走出去”国家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基础,社会效益巨大且应用前景广阔。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