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吴越个人资料特斯拉来了,中国汽车界如何应对?总之,不要轻敌,不要害怕,要加快进度,认真做事。
2016年5月,我曾经在《汽车人》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来了,特斯拉”的文章。文中提到:“特斯拉推出了Model 3作为其挤入普通汽车消费阶层的汽车产品,这次特斯拉是想既要面子,又要里子了。”“ 如果说特斯拉此前对市场造成的震撼,是技术震撼,那么此次Model 3推出的震撼,就是实实在在的市场震撼了。回顾特斯拉的汽车市场战略,可以说其制定了一条先在高端建立市场和口碑,再进军大众汽车消费市场的路子。”写作该文的目的是要引起中国汽车企业的高度重视,特斯拉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挑战是现实的、迫在眉睫的。
光阴荏苒,2019年1月17日,上海特斯拉临港工厂正式开工。据特斯拉规划,上海工厂总产能将达50万辆,其中一期产能25万辆,预计2019年年底周产量爬坡至3000辆。低配版Model 3已经上市,在美售价低至3.5万美元。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经信委主任陈鸣波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表示,作为上海最大的一笔制造业投资,特斯拉从签约、拿地到开工只用了半年时间。“我可以告诉大家,开工以来进展顺利,预计今年5月完成总装车间建设,年底部分生产线就可以正式投产。”马斯克还真有点伟人所说“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精神。
特斯拉在上海大张旗鼓地建厂,犹如在中国汽车界投下了一颗炸弹,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狂涛巨浪。笔者所见,相关议论中,忐忑不安者有之、愤愤不平者有之、不知所措者有之、耸人听闻者有之。总之,忧心忡忡者居多数。笔者认为,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首先,特斯拉是“真老虎”,不是“纸老虎”。特斯拉无疑是全球汽车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创新者、领跑者。特斯拉在其领导者马斯克的带领下,的的确确自主研发、自主拥有系统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并且敢于挑战全球汽车巨头。
其次,特斯拉依托的是马斯克打造出来的、能够把汽车送上太空的高技术体系,能够保证其源源不断地获得新技术支持。这一点在汽车新能源化、智能化、网联化的革命进程中尤其重要。
再次,特斯拉是汽车“老势力”中的“新势力”。在美国本土凭借一己之力与汽车巨头进行竞争,持续改善、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与可靠性。特斯拉又是“新势力”中的“老势力”,已经在新能源汽车生产上积累了较多经验,产量上接近规模经济水平,具有降低成本进行竞争的实力。
最后,特斯拉被奉为尊神,进入中国后一路绿灯,极短时间内,一切审批“齐活”。一大帮中国的银行立马奉上特斯拉建厂所需贷款。在发展进度上对其他本土“新势力”形成极大的心理和实际威胁。
第一,要承认对手的实力,认真进行产品开发、市场开发,研究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消费、使用的特点,别再有依赖国家政策,糊弄客户之想。现在客户可能有了更好的选择。
第二,要承认特斯拉的进入,的确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具有“鲶鱼效应”,加剧了竞争,促使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奋起迎战。
第三,特斯拉的进入,加速了在中国的跨国公司和本土企业转向新能源汽车领域。这些企业不得不加速投入资源,迎接特斯拉的挑战。
第四,中国汽车企业大可不必被特斯拉吓破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在一个又一个领域追上和超过了跨国公司。最近的一个例子是手机。在手机领域,中国企业与跨国公司的差距,曾经远大于今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差距。但就是在明显不利的情况下,中国企业屡败屡战,实现逆转。今天,中国汽车企业本土作战,胜负还在未定之天!
一是根据其在美国股市上的表现,马斯克并不是腹有韬略、稳重深沉的企业操盘手。最近在中国市场上特斯拉全系车型突然大幅调价的举措,不知惹恼了几多消费者,又一次证明笔者的看法。历史上,大汽车企业的优秀统帅,必须具有综合研判、统筹谋划的长远眼光。马斯克闯劲有余,驾驭全局不足。
二是特斯拉在美国活得并不太舒服。因为,在美国本土,面临着通用、福特等巨头挤压,至今尚未盈利,是其最大弱点。在中国本土,特斯拉面临同样问题。不仅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利用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两条腿”与其竞争,中国本土企业同样利用“两条腿”与其竞争。而且,中国政府的补贴,到特斯拉大量投产之日,也所剩无几了。
三是特斯拉到目前为止,似乎准备走独资发展的路子。在中国偌大的复杂市场上独资的路子是否能够成功,仍有待证明。至少宝马如此强势,仍然不能不保留华晨25%的股份,不敢彻底甩掉“带路党”这支拐棍。
四是特斯拉的产品虽然在中国市场上进行了销售,但只限于高端。低配版Model 3上市反应如何,有待观察。普及型轿车市场上的产品能否被中国消费者接受,销售、维修体系如何搞,也有待探索。
以上是笔者的一点粗略观察,相信中国汽车企业在认真研究后,会有更深入的看法。总之,不要轻敌,不要害怕,要加快进度,认真做事。
其一,在市场竞争中,要为外资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但不应给外资“超国民待遇”。给外资“超国民待遇”,既不利市场公平竞争,对民营企业也是一种压抑。
其二,在最新一轮改革开放措施逐步落实后,中国汽车工业究竟如何走,需要顶层设计。汽车工业毕竟是关系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带动中国制造业、服务业发展的战略产业。在关系国家未来竞争力的领域(例如芯片、人工智能等),汽车工业也是主要的运用载体。目前,政府的政策制定,偏于技术战略,汽车工业的整体发展战略必须予以重视,有长远谋划。(文/《汽车人》评论员 赵英,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
介绍:以人为本,从人出发,执着专业媒体的坚守,专做有温度的行业解读。展示汽车行业先锋风采,还原汽车产业真实动态,传播汽车核心文化理念。这里,汽车行业唯一的人文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