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系胡派长江出海口,洋山深水港。海浪拍打着堤岸,溅起朵朵浪花。满载货物的万吨巨轮从世界各地远航而来,再由此出发,恰如中国潮与世界潮在此碰撞,相互交融。
为更好发挥上海等地区在对外开放中的重要作用,增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新片区,即今天的临港新片区。上海正按照“把洋山港建设好、管理好、发展好”的要求,加快扩大开放步伐,努力建设成为“国际航运中心”。
从今年4月开始,仅用半年时间,由上汽集团自主研发的5G智能重卡在第二届进博会期间成功实现商业化落地,由此连接起临港新片区与洋山深水港之间的智能转运作业,为加速上海发展,增添了一股更高效、更“智慧”的新动能。
奇迹,源自奋斗拼搏,源于开拓创新。进博会期间,笔者来到临港无人驾驶测试基地,坐上5G智能重卡,体验在无人操控下,车辆编队“混跑”驶过东海大桥,并精准停在了洋山港码头的货物卸装位置,完成转运作业。
至此,由上汽集团、上港集团以及中国移动合力打造的上海洋山深水港智能重卡示范运营项目,在深水港物流园、东海大桥、洋山码头的范围内,成功实现集装箱的智能转运。这是全球首次5G+L4级智能驾驶示范运营。它将积极助力洋山港加快建设成为具有全球领先水平的智能港口。
早上七点半,空旷的临港基地,空气微凉。刚扒拉了口早饭的王强拿着记录本,开始了一天最早的“点检”工作。他来自上汽商用车技术中心样车试制科,他们是最早接触智能重卡的一批人。
摄像头有没有脏,接线有无松动,在来这里的差不多四个月时间里,王强一遍遍重复着一些动作,智能重卡上的每一处细节他都了如指掌。“车上大大小小的感知雷达加起来有83项,全部检测时间约半小时。”王强拿起喷壶清洗雷达,就像戴眼镜的人把镜片擦干净一样。他笑着说,“这可是最棒的智能重卡,能为它做好保障工作,大家心里都很自豪,热情也很高。”
“洗漱完毕”的智能重卡还不能马上上路。剩下的半小时留给上汽前瞻技术研究部的工程师们。他们登上重卡,对车上的软件再次进行检测。
“项目研发最紧张的时候,几乎隔夜就会有新软件出现,需要及时刷新。虽然现在已趋于稳定,但每天的软件检查环节依然要保证。”上汽集团前瞻技术研究部智能驾驶分部高级经理张显宏介绍,“从四月份到现在,智能重卡的主要软件更新近70次,模拟雨雾、隧道、陡坡等场景的前期基础开发就做了近1000次。”事实上,为确保车辆实现自动驾驶,上汽智能系统的软件版本从V0.01到现在的V3.20,中间迭代的有几百个之多。
早在智能重卡示范运营项目立项初期,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就极为重视,要求上汽相关企业和部门的负责人要“调集精兵强将,靠前指挥”。陈虹深知,眼下正在面临的这场“大考”,其实考得是上汽在5G时代的“生存能力”。从技术发展角度看,5G技术极有可能催生“物联网生态”的发展,从而推动汽车成为新的智能中枢。有时,他甚至为此夜不能寐。项目领导组成员向笔者透露,“我们在最初的几个月,几乎每两周要向董事长进行一次详细汇报。”
上汽高层们清晰地看到,5G技术在汽车产品上的应用,就是下一个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5G产业经济贡献》预测,在2020-2025年期间,我国5G商用直接带动的经济总产出达10.6万亿元,将直接创造超过300万个就业岗位。
这同时也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当今世界,唯快不破。谁能掌握先机,谁就能获得主动权。陈虹不止一次地谈到,在5G技术产业化落地方面,上汽还要争取加快高速公路自动驾驶、城区快速路拥堵工况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并持续推进全新一代电动车专属架构、新一代域融合电子电器架构、智能驾驶决策控制器、线G智能座舱等的自主研发,以此“不断提升上汽品牌的科技含量,让市场来检验我们的创新成果。”
惯例的检查与晨会后,上午八点半,带有“上汽GT”字样车牌的5G智能重卡测试车辆陆续驶离基地。驾驶室内,没有“驾驶员”,有的只是“安全员”与工程师。
安全员李文斌来自上汽红岩技术中心,当他按下“智驾切换”键,智能重卡被“托管”后,李文斌双手离开方向盘、双脚不碰刹车。每辆智能重卡都有一个固定的安全员,在完成一天的测试操作后,李文斌还在对车辆进行加油、加气等常规保养,与智能重卡“黏在一起”时间最长的就是他们。
坐在李文斌边上的,上汽前瞻技术部工程师张强则了新一轮数据检测。随着车辆的自动驾驶,加速度、转角度、定位等成百个数据在电脑屏幕上跳动——
每天,上汽5G智能重卡车队都要从A点上港深水港物流园区出发,途径东海大桥,到达洋山一期内的B点,这条总长约72公里的项目运行路线上,包含了高速自动驾驶、队列行驶、港内堆场自动驾驶、海关闸口识别等复杂应用场景。“每天都要跑三四圈,一圈用时在2小时。”张强说。
深水港物流园区内,红绿灯、障碍物,智能重卡的高精准识别度令人称奇。试乘体验过程中,一辆普通重卡突然横出路面,完全“托管”的智能重卡迅速反应、精确识别,及时刹车停了下来。笔者还发现,当遇到站在路中指挥的物流管理员时,智能重卡照常行驶;而遇到穿行路中的园区工作人员时,智能重卡则会停下。
为何它们能有如此智慧的“双眼”与“大脑”?张强告诉笔者,智能重卡的软件设置中加入了“预交叉碰撞点”的曲线函数,“通过自带的多个摄像头,智能重卡看到的是一个静止、一个运动的状态,经过计算得以作出准确判断。”
据介绍,这套由上汽自主研发的视觉感知系统、激光雷达系统、毫米波雷达系统以及卫星和惯性导航组合系统,为车辆提供了多维度、多方位360度的感知能力,能在前后方约250米,左右各约80米范围内精确感知交通参与者,对行人、车辆,其他障碍物等进行精确识别,确定轨迹,提供比人类驾驶员更安全可靠的车辆操控。
除了准确识别,智能重卡还要应对东海大桥桥面上极为复杂的交通场景,包括大风、大雨、盐雾等不同气候环境。横风就是技术团队必须解决的难题之一。
“我们有一套较为完善的仿真系统,模拟东海大桥上不同级别的风,包括风的航向,60度或是30度,同时在场景中加入大雨。”张显宏说。
今年“十一”期间,张显宏他们遇到了最大的一场风——十级台风,“大桥上的横风,比正常路上面要大很多。我们赶在封桥前,去桥上做了测试,跑下来发现车辆行驶没有任何偏差,十分稳定。”张显宏笑着说,“这几个月的熬夜总算没有白费。”
目前,在整车控制上,上汽已对866项危害场景进行识别,219条安全需求分析、67项安全测试,每一辆车都通过了129项功能测试、39项性能测试。从7月30日道路测试开始,上汽智能重卡已累积接近20万公里的动态路试试验数据。
气势恢宏的东海大桥,一头挑起“东海明珠”的洋山岛,一头连接着临港新片区,宛如中国东海上一道亮丽的彩虹。
当智能重卡车队管理系统接到上港的作业指令后,将指令赋值给距离最近的车辆,智能重卡便以自动驾驶状态行驶到指定位置,并发送指令到港区的“龙门吊”,从而完成收箱作业。
这个过程中,精准定位车辆在港区内的位置完成装卸是上港提出的要求。“目前,上汽智能重卡已经做到误差±3厘米,比上港给出的小于±5厘米技术要求更精准,并且一次成功率已到达100%,单点装卸作业效率提升10%。”张显宏说。
在高效、“智慧”的智能重卡背后,是上汽集团庞大的技术人才团队。“洋山深水港智能重卡示范运营项目有6大技术团队,300人的核心研发团队共同参与。其中,前瞻技术的软件工程师团队有近100人,平均年龄在28岁左右。”上汽商用车事业部副总工程师周崇义说,“通过这个项目,我们培养锻炼出了一支能打实战的队伍。”
上汽前瞻技术部工程师乔辰便是其中一员。从北京理工大学毕业后,他就加入上汽前瞻技术部。智能重卡项目是乔辰接手的第一个重大项目。在项目最艰难的两个月里,他无心回复无关工作的朋友邀约,技术攻关甚至占用了周末的休息时光。好友甚至吐槽他玩起了“消失”。这样的工作状态,在项目组里司空见惯。许多人常常拍下一张夕阳西下的东海大桥美图,却“忙到忘记发朋友圈”。
如今,洋山深水港智能重卡示范运营项目已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测试。团队稍整休息后,接下来的任务将会更重。“今天到东海大桥看看的话,就会发现车辆非常繁忙,目前东海大桥上的运输荷载已经接近每年1000万箱的上限,呈饱和状态。大桥的通行能力将会成为港口运行的一个瓶颈。”周崇义看向远方说道。
目前,在60公里/小时车速下,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将智能重卡之间的车距由150米缩短到16-20米,通行能力能提升一倍以上。“接下来重点是把编队行驶距离拉得更近。间距缩短后,通行的车辆会变多,我们现在的能力大约能使通行效率提升100%。”
明年,上汽5G智能重卡将实现小批量示范运行,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带箱作业,并参与到目前港口中的部分货运作业。预计未来3-5年,真正实现大批量智能化驾驶商业运作。
洋山港智能重卡示范运营项目正式启动,之后还将进行小批量生产,以及3-5年内的大规模产业化运作。面对未来,上汽智能重卡相关负责人与媒体畅谈未来。
汽车行业尽管会有变化,但最终还是产业链的竞争、核心技术的竞争。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如果连软件能力都没有,就失去了参与未来市场竞争的入场券。
现在,重卡行业年销量在100万辆,我认为,如果能做到千分之一的占有率,即一千辆规模的时候,就是重卡大规模智能化时代的到来。
洋山港智能重卡项目今天看来虽然是一次示范运营,但为今后的量产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也坚定了我们自主研发的信心。下一步,在网络安全、功能安全都保证的前提下,如何把小批量生产中,昂贵的传感设备、感知系统的成本降下来,是大批量产业化的关键,也是智能重卡今后的突破方向。
全世界很多车企,要么只做乘用车、要么只做商用车,目前,两者都做的只有上汽。
智能重卡犹如我们的孩子,在前期上汽的工程师们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设定了5.5万个安全场景,包括红绿灯、行人、右转弯规避等,用人工智能的方式不断让他学习。一个小孩从小营养比较好,今后自然就长得快。
让智能重卡规模化,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难点,还有法规、政策、配套上的问题。这其中,政府部门、合作伙伴以及各大高校都给予过我们帮助。相信随着AI技术被大量运用到智能驾驶中,汽车行业的智能化程度会越来越高。
全球首次5G+L4级智能驾驶示范运营在洋山港启动,至此,由上汽集团、上港集团以及中国移动合力打造的上海洋山深水港智能重卡示范运营项目,在深水港物流园、东海大桥、洋山码头的范围内,成功实现集装箱的智能转运。除了准确识别,智能重卡还要应对东海大桥桥面上极为复杂的交通场景,包括大风、大雨、盐雾等不同气候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