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燕松在小米发布会举办前夕,雷军在微博上发布了“答网友问”,其中涉及到小米汽车问题时,他表示:小米汽车目前进展非常顺利,明年上半年正式上市。等合适的时候,向大家集中汇报。看来今晚官方不会披露太多汽车方面的信息。
虽然新车发布还是拖到了明年,但消费者的期待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这其中有看好小米汽车的,自然也有不看好的。
目前,个人认为在造车这件事情上小米成功的概率,远远大于失败的概率。因为小米赌的是这样一种未来油车全面淘汰,电车全面取代油车时代,那些耳熟能详,年销百万甚至数百万的汽车集团,比如日产、本田、宝马、奔驰、福特等等。
其实在汽车行业,新能源汽车销量依然很难排到前5。电车里销量最好的特斯拉和比亚迪最好成绩也只是汽车销量第10名左右的位置。小米赌的是一个长久的未来,在那个未来里至少容得下10家年销50万辆车以上的电车品牌。
以现在这些传统车企的转型速度未必能在新时代浪潮中剩下两三家,咱们就算这些传统车企,能剩下来五家转型成功,那还有五个席位给新品牌,小米拿到一个席位,就成功了。毕竟,在油车时代并不是只有成为丰田和大众才是成功,日产和福特也是成功,宝马和奔驰也是成功。
其次,从行业节奏的角度,小米的步点的确有好有坏。好的方面是,没有因为去年夸张的锂价吃进过高的价格库存(碳酸锂现在的价格和去年恐怕跌了70%),同时也躲过了去年因为元器件缺货造成的供应紧张。如今无论是元器件缺货情况的改善,整个半导体周期带来的价格下降,国产功率元器件和车规级半导体产品的完善及产能扩充,还有电池价格回落,都给小米带来了一个更加舒服的身位。
坏的地方是,产品发的节奏太晚,赶上了国内新能源车行业的一波洗牌。这一点看今年小鹏G6就非常明显——产品力不错,而最终的价格给人一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惨烈感。没办法,新能源车尽管还在增长,但增速相比以往开始下滑,而且当消费者从“尝鲜”的少数派变成大众,对产品、品牌、售后等一系列全方位的要求就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大众消费者对车辆经济性的要求,无疑给了厂商更大的成本压力。
其实,目前的智能化、电动化战场刚刚开始,还没有形成所谓的积累和门槛,甚至风格,这个市场依旧充满机遇。至少小米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领域不会输给任何人,2021年收购初创公司DeepMotion,投资固态电池Welion新能源公司也表示小米在积极布局,有准备自然有机会。
目前各家新能源车企,大家都有短板,也都有各自的长板,各自有各自的拳头产品。你可以说小米汽车落地就要参与到血海竞争厮杀里,但这片血海本质上是蓝海,是一个持续扩张的市场,上游供应链业已成熟,家用新能源车将成为未来十年以上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点,所以小米造车是正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