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倩莲电影全集凤凰网科技讯 北京时间7月18日消息,眼下,包括美国、新西兰在内的国家都在通过补贴等激励措施来刺激电动汽车的销售,削减碳排放量。美国媒体指出,这些刺激政策在中国已使用多年,帮助中国成为了世界电动汽车领导者,值得其他国家借鉴。
美媒称,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取得的成功令人惊叹。去年,电动汽车占中国乘用车销售总量的四分之一,远远超过美国的大约七分之一和欧洲的八分之一。而且,中国的电动汽车普及速度还在加快。汇丰银行预计,到2030年时,电动汽车在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渗透率将达到90%。
如果算上插电式混合动力车,2022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了567万辆,占全球新能源汽车总交付量的一半以上。彭博新能源财经预测,今年全球新销售的乘用电动汽车将达到1410万辆,中国将占其中的60%左右。
美媒指出,充足的基础设施显然有助于电动汽车的普及。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充电网络,仅在2022年就增加了64.9万根公共充电桩,占当年全球充电桩安装总量的70%以上。
电动汽车在中国的快速普及也让汽车制造商备受鼓舞,他们纷纷在中国推出新车型。随着各家汽车厂商都想抢占先机,领先竞争对手,一场价格战已经在今年打响。分析师预计,中国的电动汽车行业即将出现一些整合。
美国着急了。为了发展美国新能源汽车,总统拜登已为美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制定了一个雄伟目标。
2021年8月,拜登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要在2030年把新能源汽车在美国新车销售中的比重提高到50%。这里的新能源汽车指的是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或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美国确实落后了。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12.48万辆,其中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仅为33.3万辆,同比增长3.1%,渗透率只有2.2%,远低于中国和欧洲市场。
美国电动化进程落后的原因之一是补贴政策力度不足。美国的原有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设置了单个车企20万辆的补贴上限,但是特斯拉和通用的电动汽车销量已经超过20万辆,无法再享受补贴,这对美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一定的限制。
不过,拜登上台后一直积极扶持新能源汽车。早在2021年3月31日,美国白宫就发布《基础设施计划》。拜登政府提议投资1740亿美元支持美国电动汽车市场发展,内容涉及完善国内产业链、销售折扣与税收优惠,目标是到2030年建50万根充电桩,实现校车、公交及联邦车队的电动化。
2022年,拜登又签署了《通胀削减法案》。自2023年1月1日起,该法案将为在北美地区组装的新电动汽车提供高达7500美元的联邦税收抵免,二手电动汽车则会获得最高4000美元的联邦税收抵免。
1.消费者补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持续了13年,最高可为电动汽车买家提供6万元(人民币,下同)补贴。尽管这一国家层面的补贴政策已在2022年结束,但是上海等地方政府继续为电动汽车购置提供最高1万元的补贴。
2.税收减免。2025年之前,30万元以下的新能源汽车免征10%的标准税,2026年和2027年将恢复到5%的税率。这项税收减免政策从2014年开始实施,到2027年底时的减税总额预计将达到8350亿元。美国去年通过的《通胀削减法案》为电动汽车购买和制造提供2700亿美元的税收优惠,为新能源项目提供近120亿美元贷款。
3.制造商补贴。政府对电动汽车制造商的直接支持帮助许多公司建成投产。尽管这曾导致过多公司涌入电动汽车市场,例如2019年就有500多个电动汽车品牌,但是也造就了比亚迪这样的成功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比亚迪已成为中国最畅销的乘用车品牌,结束了大众汽车长达数十年的统治地位。
4.基础设施。在中国,政府资助的充电站到处都是,这降低了车主的成本,缓解了里程焦虑。由于政府与充电站制造商达成了协议,所以中国的充电标准是统一的,每个人都使用相同的充电插头。截至今年5月底,中国拥有636万个电动汽车充电桩,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都多。其中很大一部分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后者是仅次于万帮新能源投资集团、特来电新能源等私营公司的第四大充电设施供应商。
5.牌照。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购买和拥有汽油车的吸引力越来越小。目前,各大城市正在通过限号来应对交通拥堵,比如北京、上海分别实施了牌照摇号和拍卖制度。去年前5个月,上海车牌拍卖的平均价格为92,780元。相比之下,电动汽车车主可以很容易地获得绿色车牌,展示他们的环保证书。因此,中国城市街道上的绿色车牌越来越多。
6.积分奖罚制度。中国在2017年针对汽车行业推出了双积分制度,对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给予积分奖励,对高油耗汽车制造商进行处罚。负分制造商生产的汽车面对退出市场的风险。为了避免受到惩罚,汽车制造商可以从特斯拉或比亚迪等积分较高的竞争对手那里购买积分,但是代价可能是昂贵的。2020年,重庆长安汽车每售出一辆汽车就损失4000元利润,因为该公司需要购买积分以避免罚款。
7.政府采购。一些地方政府让公交车和出租车车队改用纯电动汽车,并鼓励地方机构采购电动或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这为比亚迪、广州汽车集团等电动汽车制造商带来了稳定的业务。比亚迪也生产公交车。(作者/箫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