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入戏太深雌雄难辨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最佳发明”,170万的售价,已斩获150辆订单。
一同半路夭折的,还有这家荷兰公司Lightyear光年,被法院直接宣告了破产。
这家太阳能电动车公司,向荷兰当地法院提交了申请,希望能够进入停止支付程序。
解释一下,停止支付是指由于债务人缺乏清偿能力,而表示所有到期债务均不能清偿的行为。
破产的这家公司,是光年汽车的自营公司,长期以来负责光年0这款车,属于Atlas Technologies Holding B.V.旗下子公司。
而且官方特别提到,Lightyear Layer B.V.这家公司并不在停止支付的范围内。
根据荷兰企业管理局的说法,光年可以将所有债务冻结18个月,有充分的时间用来进行战略重组。
公司的愿景就是“为世界上每个人、每一处角落,提供清洁的出行方式”,最初我们研发了光年0(全球首款量产的太阳能汽车),紧接着我们又研发了光年2这款车(让更多人能够负担得起的太阳能电动车)。为了让这一切成真,我们正克服许多困难。
然后,光年又补充说:“为了保护我们的愿景,我们必须把重点和资源完全向光年2这款车倾斜,这就意味着我们不得不暂停光年0的生产。”
据说后来一共收到了150辆订单,去年9月光年融资8100万欧元(折合人民币约为5.9亿元)专门用于这款车的量产。
而且光年0的产线也已准备就绪——由芬兰的瓦尔梅特汽车负责代工生产,此前瓦尔梅特还帮奔驰、保时捷代工生产过。
从去年11月起,光年0正式在芬兰投产,保持着每周一辆的生产进度,原计划2023年加快生产速度。
据负责代工生产的瓦尔梅特反映——光年0已被叫停,工厂里负责生产这款车的员工共20人,另外还有10名办公室职员。
然而问题是,现在光年0到底生产了多少台,已生产的能不能交付给客户,已预订未生产的会不会及时退款,一切都是未知数。
好消息就是,光年2这款车似乎还有戏,光年表示目前已经收到了6万份意向订单(只需报名,无需交定金),有些是来自个人,有些是来自企业和公司。
希望未来几周能完成一些关键投资……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受托人将会密切关注员工和债主的动态,同时会评估“光年”的故事该如何继续下去。
在2019年的QS世界大学排名中,该校排名世界第99名,在荷兰国内综合排名第三名。
大学期间他们组建了“埃因霍温太阳能团队”,2013年打造了一辆5座太阳能汽车,充一次电可以跑1000-1500公里,借此在世界太阳能挑战赛中拿到了冠军,后来在这个挑战赛中还拿了3次冠军。
在比赛的过程中,他们意识到,太阳能电动汽车有巨大的商业潜力,因为可以避开电动汽车的一些常见难题,例如续航短、充电不方便等。
而后2016年9月,光年公司正式成立,致力于打造独立于电网之外的长续航电动汽车。
光年公司共持有49项专利,全球有544名员工,其中许多是从特斯拉、奥迪、迈凯伦、法拉利和谷歌跳槽过来的。
不过CEO Lex Hoefsloot一直反复强调,他们不是汽车公司,而是科技公司,目标是到2035年让每个人都能开上光年汽车。
按照他们的商业逻辑,刚开始通过生产一小批太阳能汽车,以此验证太阳能技术应用在交通领域的可行性,随后再把技术迁移到其他领域,例如公交车、船舶。
这些年里,光年与恩智浦半导体、瓦尔梅特汽车、普利司通轮胎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
简单介绍一下,光年1在2019年问世时,标价2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169.7万元),参与预订的前500名客户需要先交11.9万欧元(折合人民币约为86.7万元)作为预订费。
车身外部装有1000多块小型太阳能电池板,可以为汽车的60kWh电池供电,电池续航为625公里(WLTP工况),每天最多可以从太阳补能70公里的续航。
相较而言,光年2价格就要便宜得多——售价4万欧元(折合人民币约29万元),计划2025年量产。
接近30万元的售价,你能买到的是一款续航超过800公里,碳排放量是传统电车一半的太阳能电动汽车。
例如德国的Sono Motors,去年12月官方发布了一份公开声明,讲述其太阳能电动汽车Sion正在面临的财务困境。
他们解释说,为了谋生,他们现在把精力放在能够创收的太阳能技术业务方面;Sion电动车正处于被放弃的边缘,为此他们特意发起了一项为期50天的筹款活动,要求预订者承诺购买Sion。
最后筹到了4700多万欧元,折合人民币约3.42亿元。然而还是不够,他们说才达到了筹款目标金额的一半,这就意味着要想线亿元左右。
而且按照Sono公司原先的设想,他们不仅要搞太阳能的乘用车,还要给重卡、中卡、轻卡、客车,全部都贴满太阳能电池板。
再例如美国加州的Aptera,在今年1月举行的发布会上说,今年需要筹得至少5000万美元(约3.4亿元)的资金,才能迈过太阳能电动汽车量产的第一道门槛。
而且前情提要是,他们之前已经从1.5万名投资者那里,筹集了8500万美元(约5.77亿元)。
国内这边,2016年,汉能控股集团发布了四款不同定位的太阳能汽车,号称使“不插电无限行驶”成为可能,但之后似乎就没了下文,很长一段时间转向了推广薄膜太阳能技术。
阿尔特研发了中国首款太阳能汽车“天津号”,单一台造价就在1000万以上。
配备L4级自动驾驶技术,续航里程74.8km,日发电量7.6kWh,储能电池能量比达到330Wh/kg。
在面对网友质疑“项目实际意义不大”时,阿尔特也公开回应过说“成本高”是主要问题之一,还说“技术上能实现和作为消费产品,还需要走一段路。”
例如使用场景有限,容易受天气和地理条件影响;汽车上安装太阳能电池板,真实可利用面积过小;仅靠太阳补能续航里程太短;车顶太阳能电池板影响车内采光;碰撞存在安全隐患;修车费用高等等。
其实那些大牌车企们,不是没有想过把太阳能技术应用到汽车上,但大多也仅仅是尝试。
早在2010年,丰田普锐斯就有了可选装的太阳能电池板;2017款普锐斯Prime的太阳能电池板,可以在停车状态下给混动系统电池组供电;现代汽车推出的2020款Sonata Hybrid,在车顶配备了太阳能充电系统……
马斯克曾经尝试过将太阳能电池板,整合到特斯拉Model 3车型中,但由于使用效率低下,最终放弃了这一尝试,并扬言“太阳能利用效率最低的领域就是汽车”。
他的做法是,给自家屋顶、工厂和充电站装太阳能电池板,同时用Powerwall这样的电池将电量储存起来。
类似的是“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通过光伏发电系统、储能系统和充电桩,不仅解决了有限的土地及电力容量资源里配电网的问题,还能通过能量存储和优化配置,实现本地能源生产与用电负荷基本平衡。
|